在本书中,彼得·布劳思考了一个基本的问题:社会生活是如何被组织成由人类交往构成的日益复杂的结构的?布劳试图从社会交换的理论视角来解答这一问题,即通过对人们之间交换关系的微观社会学分析,为发展对社会结构和制度的宏观社会学研究提供一个理论基础。
彼得·M.布劳(Peter M.Blau.1918—2002),美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曾先后任教于康乃尔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曾任美国社会学协会主席。布劳的学术影响广泛而深刻。他是交换关系的微观社会学研究的创始人,并且在阶层分析理论、组织社会学等领域中有很大的影响。其他著作有《官僚组织动力学》、《不平等和异质性》和《机会的结构脉络》等。
读了彼德·布劳的《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一书,我觉得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接触与交流都是一种交换的行为。 彼德认为,有两种交往方式,一种交往是被参加者看作自在的目的,另一种交往是被参加者被看作是实现某些更远目标的手段。也就是说一种交往的目的是使自身得...
评分作者在开篇说本书的目的是在“分析支配个体和群体之间关系的社会过程的基础上增进对社会结构的理解。”社会学的理论核心即要解释各种复杂的、交叉的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帕森斯为代表的功能主义致力于解决宏观的社会结构,尔后出现的一些反功能主义的学者如霍曼斯、戈夫曼、...
评分布劳在第二版引言中提到,他最初认为社会学理论建立在单个个体行为理论的基础上,但现在认为二者有所不同。简单地说,这种不同就在于,社会不是个体行为的聚集。就如同积木搭建一个建筑,在微观上是一个套一个,可是在宏观上就形成了一定的结构,呈现出一种群体才有的pattern。...
评分布劳在第二版引言中提到,他最初认为社会学理论建立在单个个体行为理论的基础上,但现在认为二者有所不同。简单地说,这种不同就在于,社会不是个体行为的聚集。就如同积木搭建一个建筑,在微观上是一个套一个,可是在宏观上就形成了一定的结构,呈现出一种群体才有的pattern。...
评分本书主要从社会交换的角度构建微观社会学到宏观社会学理论,不考虑交换关系中个体和群体的心理学因素。交换的动力主要来自对社会报酬的渴望,社会报酬既指外在性利益,如物质利益,社会赞同,也包括内在性需求。交换过程产生权力分化。在群体之间的交换不同于个体之间的直接互动,而是受到某种价值共识的调节,不同群体间的社会赞同只受本群体的规范性期望限制。 本书内容只是常识性认识的体系化,目前没有看出有什么特殊的价值。
评分略读罢了
评分本书主要从社会交换的角度构建微观社会学到宏观社会学理论,不考虑交换关系中个体和群体的心理学因素。交换的动力主要来自对社会报酬的渴望,社会报酬既指外在性利益,如物质利益,社会赞同,也包括内在性需求。交换过程产生权力分化。在群体之间的交换不同于个体之间的直接互动,而是受到某种价值共识的调节,不同群体间的社会赞同只受本群体的规范性期望限制。 本书内容只是常识性认识的体系化,目前没有看出有什么特殊的价值。
评分人类社会还真无趣啊
评分20200220 本书聚焦于人际关系,让人想起了心理治疗“关系流派”和《亿万》 。此外,p135谈爱情的动力机制、试探对方依赖性、呈现责任感、关系剥削、两人对彼此的情感深度与责任感需同步前行(类似“势均力敌”)的道理。 20200108 总的来讲,为了使恋爱成为一种持久的相互依恋,责任必须与之相适应。如果一个恋人比另一个恋人大为明显地陷进去,那么他的较大责任更容易遭到剥削性利用,或者陷入圈套的情感,这两者都会使得爱情消失。只有当两个人对于彼此的感情和责任以大致相同的速度扩大时,他们才会相互加强他们的爱情” 191109 md还没读 180502方宏进知乎课推荐的第3本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