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英美传教士的汉语语法研究

十九世纪英美传教士的汉语语法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作者:董方峰
出品人:
页数:173
译者:
出版时间:2011-12
价格:21.9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3515948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音韵学
  • 语言学
  • 工具书
  • 古文字
  • 传教士
  • 海外中国研究
  • 十九世纪 英美传教士 汉语语法 传教士研究 语言学 历史语言学 中国语言 汉语教学 早期汉学 语言接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19世纪是中西交流**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伴随着西方的军事、经济和文化侵略,西方对中国语言也展开了深入研究。

19世纪英美传教士的翻译、词典、汉语教材以及汉语语法编纂等语言学活动对当时西方了解中国语言文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语法编纂者中,马士曼、马礼逊、艾约瑟、文璧等是*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们的作品继承了17世纪天主教传教士开启的以拉丁语法框架来描写汉语语法的思路,同时又受到了普遍唯理语法、历史比较语言学、英语语法等语言学思想的影响。他们的汉语语法在以词类及其形态为主的基础上对句法作出了*多探索。他们的语法探索对19世纪西人的汉语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对19世纪及后来西方语言学界的汉语研究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由于中西语言学界早期交流的隔断,以及意识形态、学术偏见、客观研究条件等方面的原因,中国语法学界对西洋汉语语法研究的历史一直缺乏应有的了解和重视。这种情况直到*近十余年来才开始改变。董方峰所著的《十九世纪英美传教士的汉语语法研究》将17—19世纪西洋汉语语法研究看作一个整体,并根据研究者和文本特点划分出三个传统:17—18世纪的天主教传统、17—19世纪欧洲本土汉学家传统以及19世纪英美传教士传统。这三个传统的代表人物和作品以及相互关系都构成重要的研究问题。本文选择以19世纪英美传教士传统作为切入点,详细地分析了19世纪英美传教士汉语语法研究的历史背景、主要文本、他们语法思想的来源以及影响,并对其历史意义作出了评价。

19世纪英美传教士的汉语语法在宏观层面上的特征表现为对西洋语法的模仿、对口头语言的重视、普遍主义思想、历史比较思路等。在语法体系上,他们对词类、句法的具体讨论较前人*为详细,尤其是对句法的讨论*有深度,已经搭建起了较为完备的汉语语法体系。在思想源头上,希腊—罗马语法传统、普遍唯理语法、基督教语言观、历史比较语言学和英语教学语法等语言学思想都影响了19世纪英美传教士的汉语语法研究。

19世纪英美传教士的汉语语法研究对当时的西方汉语学习者起到了很大作用,是他们学习汉语的主要参考资料。他们的研究对西方语言学界持续深入地了解汉语语法形态也起到了参考作用,后来的西方汉语语法研究者都或多或少地参照了他们的成果。但这些成果无论是对19世纪的中国语言学界还是当代中国语法学界都未能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后世的中国语法学家大多数对西洋汉语语法研究的成果知之不多或刻意忽略。这一方面可以归咎于中西语言学界交流的不畅,另一方面也是缘于政治意识形态影响、学术偏见、客观研究条件限制等原因。

《十九世纪英美传教士的汉语语法研究》认为,应该以历史的眼光来客观、公允地评价19世纪英美传教士的汉语语法研究。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他们以英汉比较、模仿拉丁语法或者英语语法为基础,迎合汉语教学的功利目的而进行的语法研究一方面较好地实现了他们的研究目的,另一方面也建构起了较为完整的汉语语法体系,并且相较前人有一定的进步。他们的研究对于今人仍然存在材料上和方法论上的价值。同时,他们因受时代、学术背景以及研究目的的制约,也表现出了很大的局限l生。系统整理19世纪英美传教士乃至整个西洋汉语语法研究的历史,对于汉语语法学史的书写有重要价值。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第一章 序言
1.1 选题目标与意义
1.2 研究史与现状综述
1.3 研究问题与范围
1.4 语言学史学的特点与方法
1.5 本文的研究方法
1.6 本文的结构与安排
第二章 17—19世纪西洋汉语语法研究的历史
2.1 天主教传统
2.1.1 代表人物及作品
2.1.1.1 卫匡国与《中国文法》
2.1.1.2 瓦罗与《华语官话语法》
2.1.1.3 马若瑟与《汉语札记》
2.1.2 “拉丁眼镜”的形成和对汉语特性的初步探索
2.2 欧洲本土汉学家传统
2.2.1 代表人物及作品
2.2.1.1 从巴耶尔到傅尔蒙
2.2.1.2 雷慕莎与《汉文启蒙》
2.2.1.3 巴赞与《官话语法》
2.2.1.4 儒莲与《汉文指南》
2.2.1.5 甲柏连孜与《汉文经纬》
2.2.2 中国语言与文化的整体研究
2.3 新教(或英美传教士)传统
2.3.1 代表人物及作品
2.3.1.1 马士曼与《中国言法》
2.3.1.2 马礼逊与《通用汉言之法》
2.3.1.3 艾约瑟与《上海土话文法》和《汉语官话语法》
2.3.1.4 文璧与《中国北方口语语法》
2.3.2 新教汉语语法在17—19世纪西洋汉语语法研究史中的位置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19世纪英美传教士汉语语法研究特征分析
3.1 19世纪英美传教士汉语语法研究的宏观特征
3.1.1 19世纪英美传教士汉语语法对方言、口语的重视
3.1.2 19世纪英美传教士汉语语法对西洋语法的模仿参照
3.1.3 19世纪英美传教士汉语语法中的普遍主义思想
3.1.4 19世纪英美传教士汉语语法中的历史比较思路
3.1.5 19世纪的英美传教士汉语语法:从“术”到“学”
3.2 19世纪英美传教士汉语语法中的具体语法问题
3.2.1 汉语语音与文字
3.2.2 汉语词类
3.2.3 汉语句法
3.2.3.1 位置和顺序
3.2.3.2 词组/短语的结构
3.2.3.3 汉语简单句的结构
3.2.3.4 复杂句的结构
3.2.4 19世纪英美传教士对汉语虚词(particle)认知
3.2.5 小结
第四章 19世纪英美传教士汉语语法研究探源
4.1 19世纪英美传教士汉语语法研究与希腊—罗马语法传统
4.1.1 希腊—罗马语法传统:起源及演变
4.1.2 19世纪传教士汉语语法中的希腊—罗马传统
4.2 19世纪英美传教士汉语语法研究与传教士语言学
4.2.1 传教士语法:历史语境
4.2.2 传教士语法的目的:汉语教学
4.2.3 对汉语特性的探索:小词
4.3 19世纪英美传教士汉语语法研究与历史比较语言学
4.4 19世纪英美传教士汉语语法研究与英语语法
4.5 19世纪英美传教士汉语语法研究与中国语言学传统
4.6 小结
第五章 19世纪英美汉语语法研究的影响
5.1 19世纪英美传教士汉语语法研究对西方语言学界的影响
5.1.1 对19世纪西方汉语研习者的影响
5.1.2 对后世西方汉语语法研究的影响
5.1.3 对西方普通语言学界的影响
5.2 19世纪英美传教士汉语语法研究对中国语言学的影响及其分析
5.2.1 19世纪:影响未及中国人
5.2.2 另起炉灶的中国语法学开端:《马氏文通》
5.2.3 当代中国语法学界的集体忽略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对19世纪英美传教士汉语语法研究的评价与定位
6.2 19世纪英美传教士汉语语法研究史的启示
6.3 余论
参考文献
附录Ⅰ 17—19世纪部分西洋汉语语法书目录
附录Ⅱ 马士曼与艾约瑟的标音法
人名索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