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序
緒論
第一章 清末民初的“中國意識”與文學書寫
第一節 清末民初主流文化轉型與“中國意識”的確立
一、“天下”觀念的變革與“中國意識”的生發
二、“無國”的焦慮和國傢理論的輸入
三、新式知識分子對民族國傢意識的認同
四、小說閤法地位的確認
五、文學中“中國意識”書寫的確立
第二節 “中國意識”視閾下文學演進的現代焦慮
一、文學産生代變觀念體現齣的文化焦慮
二、現代性判斷錯位引發的持續焦慮
三、文學進程中“勢大於人”的情狀
第三節 清末民初中國文學中的西方問題
一、旅外文學與西方形象的輸入
二、中國文學話語中“西方”與“現代”的閤法化過程
三、“傳教”與翻譯對近代文學社會功能的強化
四、中國文學中的“兩個西方”與中國文化的選擇
第二章 “中國意識”對清末民初文學想象力的影響
第一節 清末民初文學對現代國傢的曆史認識和想象性描述
一、故事新編:在“無理取鬧”中流露齣憂國憂民的感情
二、幻想敘事:藉理想之境界抒強國強種之夙願
三、大話中國:黑暗世界的苦笑和太息
四、三種“國傢想象”方式展開的“國傢寓言”模式
第二節 國傢思維模式與文學想象力
一、清末民初文學中的現實觀與未來觀
二、文學書寫的政治功用性特徵
三、文學想象力的虧欠和禁限
第三節 文學中“國傢想象”在近現代之際轉換的悖論
一、新小說的象徵資本無以為繼
二、國傢思維模式的消歇和文學想象力的棲息
三、《文明小史》等顯示的對於改革目標和方嚮的混亂
四、小說維護自身地位的無意識調整
第三章 清末民初文學主體建構中的“中國意識”情結
第一節 清末民初文學主體的選擇與調整
一、清末民初文學主體的形成及其文學選擇
二、清末民初文學主體的“原憂”與自我賦形
三、重建文學主體曆史位置的文化策略
第二節 文學主體睏於文學對象的窘迫
一、新式知識分子對於讀者的理想化想象
二、清末民初的社會教育與文學亞群體的形成
三、先驅者文本的“閱讀問題”
第三節 清末民初“中心作傢”的文化性格
一、“漂流階層”的特徵與超越秩序代錶者的身份
二、“中國式”的痛苦
三、走嚮晚年的他們
第四章 清末民初文學敘事中的“中國意識”
第一節 文學敘事形態轉化中對傳統的背離
一、文學敘事時空的變化
二、二元對立模式的消解
三、超情節模式的應用
第二節 “中國意識”的話語錶達與敘事重構
一、話語錶達方式轉換中的文化焦慮
二、敘事基點變化中的“國傢意識”
三、由“虛”入“實”的敘事趨嚮
第三節 “中國意識”對近現代文學語言形式的影響
一、文學書寫對民族語國傢典範的探索
二、宣傳性言語行為
第五章 20世紀中國文學建構中的新傳統因素
第一節 文學功能的曆史化
一、《文學興國策》與文學救國論的興起
二、國傢焦慮的主題話語
三、文學追求的非文學特徵
四、文學史寫作的確立和文學曆史的經典化
第二節 文學建構的社會化
一、文學傳播的製度化
二、文學組織的集團化
第三節 文學演進的尚武化
一、文學審美傾嚮的極端化和尚力化
二、文學演進方式的運動化和革命化
第四節 文學現代性的悖論化
一、文學想象的悖論呈現:烏托邦化
二、“中國意識”的話語語境與現代性規約
三、近現代文學悖論的淵源:被移植和被抑製的“現代性”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