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与江户

北京与江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凤云
出品人:
页数:341
译者:
出版时间:2012-5
价格:49.8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0155616
丛书系列:清史研究丛书
图书标签:
  • 历史
  • 城市
  • 日本
  • 城市史
  • 中国
  • 历史地理
  • 清史
  • 明清
  • 北京
  • 江户
  • 历史
  • 城市
  • 比较
  • 文化
  • 明清
  • 德川
  • 东亚
  • 古代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北京与江户:17-18世纪的城市空间》以17—18世纪的北京与江户为基本线索,侧重研究了城市中的政治与商业。第一、二、三章从城市空间的视角出发,讨论了政治体制对城市特别是都城的重要影响,以及在政治体制影响下中日各自的城市特点,论证了城市空间状态中的人居与造物多是由政府通过行政规划来完成的;另外还论述了在商业空间的形成及移动过程中起作用的因素等。在第四、五章中,将问题转向城市空间中的人群,即商人与町人、官僚与武士,此外还有旗人,分别找寻他们在城市化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予以论述,从社会史的角度对城市中最主要的两大居民群体进行了观察。《北京与江户:17-18世纪的城市空间》由刘凤云所著。

作者简介

刘凤云,哈尔滨市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多年来一直从事清代政治史、明清城市史的相关研究。先后作为负责人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北京社科基金、文化部以及教育部的科研项目。曾应邀到日本东海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作访问研究员,并进行合作研究。曾任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先后出版了《清代三藩研究》、《吴三桂传》、《明清城市空间的文化探析》等学术专著,并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

目录信息

第一章都城、城市体系与政治体制
一、官僚体制下的城墙城市
1.官僚等级制的城市体系
2.城墙的意义
3.京城的营建及空间形态
二、幕藩政治与城下町
1.城下町:由武士创建的城市
2.德川幕藩制政体与城市体系
3.三个都城的并立
第二章都城的空间状态、社区及其变容
一、“坊”在北京城的衰落
二、“八旗旗分”与北京“满人城”
1.按八旗方位规划内城
2.内城旗人流向外城
3.外城民人重新进入内城
三、北京南城的“汉人社区”
四、保甲法移入京城
五、身份制与江户都城的规划
1.身份制及其影响
2.身份制下的城市空间
3.江户的“町”
六、江户城下町居住结构的变动
1.由“拜领屋敷”到“拜领町屋敷”
2.火灾对江户的改造
第三章都城的商业中心
一、由“市井”到“街市”
二、“市廛”及其移动
1.钟鼓楼商业中心地位的丧失
2.“城门”与“牌楼”下的商业区
三、正阳门市廛:老店与洋货
四、庙市:平民化的商业街市
五、江户的米市交易中心
1.江户浅草寺的米市场
2.大坂的米市场
六、日本桥:江户城的商业中心
第四章商人、町人及其社会角色
一、行帮商人
二、米商与钱商
1.米铺、老米碓房
2.钱庄、票号与当铺
三、御用商人与官僚商人
四、上层町人参与江户的管理
五、御用町人与江户城的建设
1.御用町人的形成
2.御用町人的致富
六、江户的金融业巨商札差与两替商
1.江户城市经济的变化
2.札差对幕府财政的影响
3.两替商的“资本主义原形积累”
第五章官僚、旗人与武士的城市化
一、京城的常住居民:旗人的两极分化
二、京城的流动居民:官僚士大夫的农本观念
1.会馆:京城士大夫的客居之所
2.构屋与园居:礼法与城居的乡村化
三、京官的为官生活
四、武士由农村走向城市
1.战争缔造的武士
2.走进城市的武士
五、武士在城市化过程中陷入了困境
1.米本位与货币经济的纠结
2.武士的危机
第六章余论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滞重——对商人的认识
二、日本的“近世”与江户时代的本土文化
三、不同文化对近代化历程的不同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中国明清年号及日本德川幕府将军执政年表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因明治维新,近代日本开始领先中国,这是一个流传颇广的误会。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材料证明,在明治维新之前,在城市化程度、人均富裕程度、劳动生产率、识字率等方面,日本已大大领先,其指标接近甚至超过了当时的荷兰。中日并不是在同一起跑线上开始现代化竞赛的,“洋务运...  

评分

抱着探讨北京和东京差异的目的,惊喜地发现这本母校老师的作品。 必须承认作者的勤勉,书中资料详尽,涉及城市史、经济、政治、建筑、社会等多个学科。但比较遗憾的是整本书血肉虽然丰满,但缺乏一条主心骨。大部分史实读起来没有支撑论点的作用,我都一带而过...  

评分

这本书最大的问题就是,根本没有论证清楚北京和江户在城市空间方面有什么关系。 其实,中国的城墙系统和日本的城下町系统,没有什么可比处。 作者花了很多的笔墨,却很少有几句话能打在点子上。 日本的城下町系统,是庄园的扩大版,是战国大名把城堡建在山腰上的扩大,地理条件...

评分

这本书最大的问题就是,根本没有论证清楚北京和江户在城市空间方面有什么关系。 其实,中国的城墙系统和日本的城下町系统,没有什么可比处。 作者花了很多的笔墨,却很少有几句话能打在点子上。 日本的城下町系统,是庄园的扩大版,是战国大名把城堡建在山腰上的扩大,地理条件...

评分

抱着探讨北京和东京差异的目的,惊喜地发现这本母校老师的作品。 必须承认作者的勤勉,书中资料详尽,涉及城市史、经济、政治、建筑、社会等多个学科。但比较遗憾的是整本书血肉虽然丰满,但缺乏一条主心骨。大部分史实读起来没有支撑论点的作用,我都一带而过...  

用户评价

评分

除了幕藩体制外,日本与中国另一个重大区别,就是前者有一个影响全国的商人集团。江户时代的日本,幕府权力与财力分离。作为统治阶层的武士,寄生在城下町,不事生产,靠禄米营生。然而,城市化的武士除了食之外,在衣、住、行及其他日常消费都需要钱,实物地租与货币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此时出现了扎差等商人,从事禄米与钱的转换,连接城市与乡村。随着资本的扩大,商人调整经营范围,向武士放贷食息,对武士实行经济掠夺,造成了后期武士的普遍贫困。可以说,扎差、两替等商人在出现之初,便已实现对武士的经济控制。尽管武士对商人多有打击,但最终还是以其他手段扶持另外的商人,没有从源头上摆脱对商人的依赖。该书虽然以北京、江户为切入点,以小见大,窥视中日两国近代发展迥异的历史因素,但写作上仅是史料的陈列,缺乏两者对比,令人失望。

评分

对北京的研究很深入,对江户则以转述日本学者的二手研究为主。读中只觉得多一口气便可升华,可到最后终未看到。

评分

中日差距,不在甲午一朝一夕,而且今天还在继续。

评分

没看出啥新的论点,感觉都是老调重拾

评分

只翻了北京的那部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