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缘》讲的是三十年代上海的一个悲惨的爱情故事。女主人公顾曼桢家境贫寒,自幼丧父,老小七人全靠姐姐曼璐做舞女养活。曼桢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工作,与来自南京的沈世钧相爱,世钧深深同情曼桢的处境,决定与之结婚。曼璐终于也嫁人了,姐夫祝鸿才是个暴发户,当得知曼璐不能生育,便日生厌弃之心,曼璐为了栓住祝生出一条残计……十八年在天才作家张爱玲的笔下一晃就过去了,曼桢和世钧又在上海相遇,而岁月变迁绿树早已成荫……
本书收录张爱玲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初载一九五○年四月二十五日至一九五一年二月十一日《亦报》,题《十八春》,一九五一年十一月上海亦报社出版单行本;经张爱玲改写后,以《惘然记》为题连载于一九六七年二月至七月《皇冠》月刊,一九六九年七月皇冠出版社出版单行本,改名《半生缘》。
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出生於上海,原名张煐。1922年迁居天津。1928年由天津搬回上海,读《红楼梦》和《三国演义》。1930年改名张爱玲,1939年考进香港大学,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投入文学创作。两年後,发表《倾城之恋》和《金锁记》等作品,并结识周瘦鹃、柯灵、苏青和胡兰成。1944与胡兰成结婚,1945年自编《倾城之恋》在上海公演;同年,抗战胜利。1947年与胡兰成离婚,1952年移居香港,1955年离港赴美,并拜访胡适。1956年结识剧作家赖雅,同年八月,在纽约与赖雅结婚。1967年赖雅去世,1973年定居洛杉矶;两年后,完成英译清代长篇小说《海上花列传》。1995年九月逝於洛杉矶公寓,享年七十四岁。
2017-9 前两天看到新闻说《半生缘》电视剧要翻拍了,定了蒋欣演曼桢,可是看林心如版的电视剧还像是在昨天,百度了一下发现是2003年播的,竟然已经过去十四年了。十四年是什么概念,在《半生缘》的开头就写着“他和曼桢认识,已经是多年前的事了。算起来倒已经有十四年了——真...
评分读这部小说时,张氏大限已去,故对于其时其事,也已失去身受之感,只余几句隔岸观火的唏嘘。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张爱玲...
评分石翠芝是张爱玲笔下罕有的一位守旧的“内地大小姐”。 张早期作品,流连于上海与香港,笔下一众懿妇淑女、名媛荡妇,或扬或抑生冷不忌。她笔下的女人,小姐不是真正的小姐,荡妇也不是真正的荡妇。流苏顶着个淑女的头衔,却又不得不做个“善于低头的人”,用那一低头的温柔去...
评分开始看的时候并不上心,及至放不下手,巴巴地坐在书桌前捧着,从天亮亮瞅到天黑黑。 一口气看完后,心头涌起的感受,恰如中学时读完《茶花女》,很是凄楚。 最揪心的那一句无疑是最末的时分,曼桢对世钧道:“世钧,我们回不去了。” 刹那,似水流年滔滔过。震动之余,不...
只有勇敢的人才会拥有爱情, 而软弱的人只有婚姻。
评分如果男主角是柯南或是东野圭吾或者是我曹兔美,就不会发生这种悲剧了。
评分一个深重的悲剧,重读时惊觉每个情节都平淡无奇却严丝合缝,每件事,每句话,每个人的性格,都把他推进必然到来的悲剧命运之中。你真的能说谁就错了么,谁不是命运的牺牲品,谁又能在故事的最末依然笑着满不在乎。世钧与曼桢重逢听她淡淡说起往事,“最气人的是自己完全无能无力,现在就是粉身碎骨也冲不进去,没法把她救出来。”又能怎么样呢。悲哀真是美丽。错过的永远没有在一起的人,起码是个永恒不朽的美梦,没有在现实中幻灭过,这是生活唯一的慈悲了。初读不喜石翠芝,现在再看她跟叔惠那条线真是灼灼耀眼,现实中像世钧曼桢这样惨烈的少,更多人是叔惠翠芝那样还没开始就知道永远不可能开始了。但是爱过。 谁说张爱冷酷呢。她是真真看到爱重视爱的人。深深浅浅绿的斑驳封面真美,像是十八春中爱过的人永远在记忆鲜活明亮永不褪色。
评分张爱玲可真会写,写北京是张北海,写上海是张爱玲。她早已告诉世人,她懂得生活真实的模样,一面是华袍一面是虱子,全在她的故事里说尽了。悲观底色的性格让她更有韧性,她和世界保持着安全的距离。她所有的小说里永远在诉说着一件事,所有人都没有错,凑在一起,命运之中,偏偏就是会错的。
评分说男人是孩子,不过是给男人一个台阶,总不能直接说十个有十个都是自私又懦弱吧,而女人呢,要么心甘情愿被骗得义无反顾,要么就是对人对己残忍至极,所以男人可恨可鄙,女人可怕可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