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1
         一、20世纪法国文学批评的伟大旗手与思想家/1
         二、研究现状/4
         三、研究设想与方法/8
         第一部分 巴尔特前结构主义时期文论思想
         第一章 结构主义思想的萌芽:《写作的零度》/16
         第一节 “风格”与“写作”/16
         第二节 “写作的零度”:巴尔特的中性文论观/19
         第三节 《写作的零度》的论述逻辑与结构主义思想的萌芽/27
         第二章 主题批评探索:《米什莱》/31
         第一节 寻找主题,寻找“真正的米什莱”/32
         第二节 建构作品主题结构,恢复作者整体一致性/34
         第三节 主题批评视域下的米什莱式历史/37
         第四节 独特的叙述方式/39
         第五节 巴尔特的方法论实践:主题、文本与结构/41
         第三章 大众文化的符号分析与意识形态批评:《神话集》/44
         第一节 大众文化的符号分析/45
         第二节 大众文化的意识形态批评/48
         第三节 神话学理论的构建/51
         本部分结语:文学结构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准备/60
         第二部分 巴尔特结构主义文论思想
         第四章 结构与精神分析双重视域下的文本批评:《论拉辛》/65
         第一节 “拉辛人类学”的构建/66
         第二节 拉辛悲剧的结构与功能/68
         第三节 拉辛悲剧的内驱力:厄洛斯、恐惧与仇恨/74
         第四节 巴尔特对新文学研究方法的倡导/79
         第五节 结构主义文本分析的完整演绎/81
         第五章 法国文学批评的“新旧之争”与《批评与真实》/86
         第一节 20世纪60年代法国文学批评的“新旧之争”/86
         第二节 学院派批评:“批评的拟真”与“说示无能”/89
         第三节 结构主义文学批评思想的全面阐述/94
         第四节 文学结构主义理论的成熟/101
         第六章 文化符号理论的建构:《符号学原理》/103
         第一节 索绪尔结构语言学:巴尔特符号学的理论基石/103
         第二节 符号学术语系统的构建/105
         第三节 巴尔特符号学特点:与格雷马斯符号学之比较/114
         第四节 “文本”概念的拓展与巴尔特符号学的贡献/118
         第七章 结构主义理论与方法的完成:《叙事作品结构分析
         导论》/122
         第一节 句法分析:叙事作品的结构分析方法论模型/122
         第二节 叙事作品的结构分析方法论构建/124
         第三节 文学结构主义方法论的完整体现/132
         第八章 “作者之死”:作者中心论的终结与读者时代的开始/136
         第一节 “作者”:写作的神话/136
         第二节 文本:“编织物”与结构/139
         第三节 论《作者之死》之后的“读者”/141
         本部分结语:文学结构主义与符号学的发展与完成/146
         第三部分 巴尔特后结构主义文论思想
         第九章 结构主义向后结构主义的转向:《S/Z》/151
         第一节 《萨拉辛》的叙事结构分析:符码、阐释与意义增补/151
         第二节 后结构主义的阅读概念:可读性文本与可写性文本/156
         第三节 《S/Z》:“写下阅读”/160
         第四节 结构主义向后结构主义的转向/164
         第十章 后结构主义的阅读理论之探索:《文本的愉悦》/171
         第一节 文本:一种生成性“织物”/171
         第二节 文本的愉悦/173
         第三节 写作的愉悦:语言定型之背弃/178
         第四节 阅读的愉悦:读者的“贵族气派”/183
         第五节 巴尔特的文本间性理论/187
         第六节 传统阅读的颠覆与文本形式的破坏/190
         第十一章 解构主义的文本实践:《恋人絮语》/194
         第一节 《恋人絮语》:一个解构主义的文本/194
         第二节 《恋人絮语》:一个“欲望、想象、心迹表白”的文本/199
         第三节 文本整体性之颠覆:“絮语”与“断片”/202
         第四节 文本秩序之颠覆:“断片”的字母排列/207
         第五节 解构主义文本中的结构主义视角/209
         第六节 《恋人絮语》的后结构主义意义/212
         本部分结语:对结构主义的反思与突破:片断、意义与阅读/214
         结论:20世纪文论多元话语中的巴尔特文论思想/218
         参考文献/227
         后记/244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