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的和感伤的小说家

天真的和感伤的小说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土耳其] 奥尔罕·帕慕克
出品人:
页数:176
译者:彭发胜
出版时间:2012-9
价格:26.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08107410
丛书系列:奥尔罕·帕慕克作品系列
图书标签:
  • 奥尔罕·帕慕克
  • 土耳其
  • 外国文学
  • 文学评论
  • 小说
  • 文学
  • 土耳其文学
  • 帕慕克
  • 天真的和感伤的小说家
  • 小说
  • 文学
  • 感伤
  • 天真
  • 人物刻画
  • 情感表达
  • 现代文学
  • 抒情
  • 人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奥尔罕•帕慕克 最新作品!

截至本书,帕慕克的重要作品已全部出齐。

一个小说家对读者的揭秘与渴望。

成就奥尔罕•帕慕克的文学省思。

更是中国读者熟悉的老帕,充满纯真的乐观召唤大家——“让我们来读小说吧!”

对于现代的世俗化个人来说,要在世界里理解一种更深刻、更渊博的意义,方法之一就是阅读伟大的文学小说。我们在阅读它们时将理解,世界以及我们的心灵拥有不止一个中心。

——奥尔罕•帕慕克

2009年,奥尔罕•帕慕克应邀在哈佛大学做了六场演说,即著名的诺顿演说,此为结集。

帕慕克说,在完成《纯真博物馆》之后,他觉得自己在做了三十五年小说家之后,好像回到了原点,他也意识到,这原点并不是他的出发点(这也是许多人的共识)。他慢慢地在心中有了一个他所经历的文学旅程的意象,他觉得是时候谈谈了。

“我希望谈论我的小说创作旅程,沿途经过的站点,学习过的小说艺术和小说形式,它们加于我的限制,我对它们的抗争和依恋。同时,我希望我的讲座成为小说艺术的论文或沉思,而不是沿着记忆的巷道走一趟或者讨论我个人的发展。”

作者简介

奥尔罕•帕慕克(Orhan Pamuk,1952- ),当代欧洲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享誉国际的土耳其文学巨擘。出生于伊斯坦布尔,曾在伊斯坦布尔科技大学主修建筑。200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总计已被译为50多种语言。

其他作品:

《我的名字叫红》《白色城堡》《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雪》《黑书》《新人生》《寂静的房子》《杰夫代特先生》《纯真博物馆》《别样的色彩》

目录信息

目 录
1 阅读小说时我们的意识在做什么
2 帕慕克先生,这一切真的都在你身上发生过吗?
3 文学人物,情节,时间
4 词语,图画,物品
5 博物馆和小说
6 中心
收场白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看到书名,我以为是帕慕克是要写一类天性就天真和感伤的小说家。看完了才知道,帕慕克是在比较两类小说家,天真型和感伤型。 书里写说这是帕慕克在哈佛大学所做的演说稿。我觉得更像是系列讲座的手稿。 帕慕克所说的天真型其实是指那种靠着天性写作的作家,他们随感而发,不会...  

评分

如果有人对一样事物的热爱持续了四十多年,并且身体力行的去实践和思索,那么得以分享他的经验是极为有幸的。土耳其文学巨擘奥尔罕·帕慕克之于小说艺术的依恋与抗争,沉淀了四十多年的阅读与创作感悟,浓缩而成一本小书——《天真的和伤感的小说家》。 奥尔罕·帕慕克在十八岁...  

评分

前不久读《巴黎评论》中的帕慕克访谈,有一个段子印象很深。记者问他一般在什么地方写作,帕慕克说他认为家庭琐事和日常生活会损害想象力,会逐渐消磨掉对另外一个世界的向往,所以他一直主张把生活和写作的地方分开。但是有一年在美国生活的时候,夫妻两人住在大学里的学生公...  

评分

这是一部演讲集,作者通过六次讲演来阐述自己的文学观和小说观。 可能是由于演讲的时间所限,篇幅不长,而且也不太难以理解。文章中没有过深的文学概念。帕慕克阐述了自己的小说观。作为一个二十多岁就决定写小说而且写了三十五年的人来说,这部作品倒是挺值得阅读的。 我个人...  

评分

此前只看过帕慕克的《伊斯坦布尔》,伊斯坦布尔式“呼愁”在字里行间呼之欲出,觉着颇有普鲁斯特般的细腻文笔,故一见倾心。此次帕慕克把他在诺顿讲座以“天真的和感伤的小说家”为题结集 ,突出“天真”与"感伤"两词,又是其作为小说家细腻的一个明证。 帕慕克借...  

用户评价

评分

小说森林景观,好迷人的比喻。

评分

帕慕克称一个小说作者的无上快乐在于:超越自我的限制,将一切人和一切物感知为一个伟大的整体,设想尽可能多的人生,观看尽可能多的事物。而这,也正是小说给予读者的梦境与慰藉。

评分

这本书感觉形式大于内容,简单的主题非要讲的非常复杂,像讲故事的虚构性,你觉得这个故事是作者的真实体验么?你错了小说都是虚构的,但是又不是完全虚构的,里面必定有其真实性,但是这个真实性并不是作者的真实性,而是他虚构出来的一种创作。小说家用真实创造出一种虚构但是又希望这种虚构越真实越好。他希望读者分不清楚虚构和真实的界限,但是又希望读者不要天真的以为小说的真实就是现实里的真实。其实关于小说虚构和真实的关系,王安忆在她的小说家的十三堂课里有更为精彩的陈述。小说家是用真实作为砖瓦重新搭建了一个故事,每一个细节都是可信的,但是故事却是凭空创造出来的。

评分

高端作家的文学讲座本质上都是在描述发现自己文学天赋后的心情

评分

帕慕克谈论小说的口吻也是亲切。喜欢他也是因为首先作为一个人,他说话的气息就是稳妥不张扬不清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