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傢傳統的詮釋與思辨

儒傢傳統的詮釋與思辨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武漢大學齣版社
作者:彭國翔
出品人:
頁數:428
译者:
出版時間:2012-4
價格:5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7096219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彭國翔
  • 政治哲學
  • 哲學/宗教/倫理學
  • 儒傢
  • 經學
  • 清代
  • 明代
  • 思想史
  • 儒傢思想
  • 傳統文化
  • 哲學
  • 倫理學
  • 中國哲學
  • 文化研究
  • 思辨哲學
  • 學術著作
  • 曆史哲學
  • 經典解讀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作為身心修煉的禮儀實踐——以《論語·鄉黨》篇為例的考察;儒傢的萬物一體觀——孟子“萬物皆備於我”章釋義等。

著者簡介

彭國翔,1969年齣生於江蘇省徐州市。南京大學法學學士(1992)、北京大學哲學碩士(1998)、北京大學哲學博士(2001)。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2001—2003)、副研究員(2003—2004)。美國夏威夷大學哲學係、中國研究中心客座教授(2003—2004)、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學社訪問研究員(2004)。現任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哲學係副教授,兼任中國哲學史學會《中國哲學史》副主編、中華孔子學會副秘書長等。著有《良知學的展開——王龍溪與中晚明的陽明學》(颱北:學生書局,2003;北京:三聯書店,2005),學術論文60餘篇,譯著5部,譯文10餘篇。目前主要從事中國哲學、思想史以及中西哲學與宗教的比較研究。

圖書目錄

序言
第一部分 先秦儒學
第一章 作為身心修煉的禮儀實踐——以《論語·鄉黨》篇為例的考察
一、引言
二、禮儀實踐與日常生活的一體性
三、作為身心修煉的禮儀實踐
四、“時”:禮儀實踐的境遇性原則
五、結語
第二章 儒傢的萬物一體觀——孟子“萬物皆備於我”章釋義
一、引言
二、“我”、“物”與“備”解
三、“反身而誠”與“強恕而行”釋
四、結語
第三章 從齣土文獻看宋明理學與先秦儒學的連貫——郭店與上博儒傢文獻的啓示
一、引言
二、論性
三、說情
四、解無
五、結語
第二部分 宋明理學
第一章 儒傢宗教性人文主義的特質——以《西銘》為中心的考察
一、引言
二、民胞物與:自我、他人與自然
三、乾父坤母:自我與天地
四、宗教性人文主義:儒傢人文主義的特質
五、結語
第二章 身心修煉——硃子讀書法的宗教學意涵
一、引言
二、經典詮釋的重要性
三、作為身心修煉的經典詮釋
四、硃子經典詮釋中關於身心修煉的話語
五、硃子讀書法與基督教聖言誦讀的比較
六、結語
第三章 本體與工夫——鄭霞榖與王龍溪閤論
一、引言
二、現成良知與一元論的體用觀
三、無善無惡與良知本體的有無二重性
四、立體的工夫論
五、去執的工夫
六、結語
第四章 王龍溪的四無論
一、引言
二、四無論的提齣
三、“四無”的概念解析
四、存有論意義上的四無:萬物一體的存有係列
五、境界論意義上的四無:天德流行的圓善之境
六、四無論的定位
第五章 中晚明的現成良知之辨
一、引言
二、王陽明思想中“見在良知”的蘊涵
三、王龍溪對“見在良知”觀念的闡發
四、王龍溪與聶雙江、羅念庵、劉獅泉圍繞“現成良知”的論辯
五、晚明現成良知之辨的演化及其趨嚮
六、結論
第六章 中晚明陽明學的知識之辨
一、引言
二、王龍溪的良知與知識之辨
三、陽明學內部對於良知與知識的辨彆
四、中晚明硃子學者對陽明學知識之辨的批判
五、中晚明陽明學知識之辨的意義
第三部分 現代新儒學
第一章 唐君毅論宗教精神
一、引言
二、為什麼要肯定宗教精神
三、什麼是真正的宗教精神
四、宗教精神與人類其他精神活動的關係
五、世界各大宗教傳統宗教精神的比較
六、中國宗教尤其儒傢宗教精神的特質
七、建立新的宗教精神
八、一些問題的觀察和分析
第二章 唐君毅與印度哲學
一、引言
二、唐君毅透過哪些文獻瞭解印度哲學
三、唐君毅討論瞭印度哲學的哪些內容
四、唐君毅是如何討論印度哲學的
五、唐君毅的印度哲學研究及其方法的意義
第三章 牟宗三論“自由”與“自由主義”
一、引言
二、道德自由與政治自由:中國傳統的自由觀與西方近代以來的自由觀
三、道德自由與政治自由之間的關係
四、自由主義的根本精神與真正的自由主義者
五、結語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PENG Guoxiang is well-known of his excellent study of Neo-Confucianism in The Unfolding of the Learning of Innate Knowledge: WANG Ji and WANG Yangming’s Teaching in the Middle and Late Ming 良知學的展開——王龍溪與中晚明的陽明學 (Taibei 台北: Xueshen Shuju...

評分

PENG Guoxiang is well-known of his excellent study of Neo-Confucianism in The Unfolding of the Learning of Innate Knowledge: WANG Ji and WANG Yangming’s Teaching in the Middle and Late Ming 良知學的展開——王龍溪與中晚明的陽明學 (Taibei 台北: Xueshen Shuju...

評分

PENG Guoxiang is well-known of his excellent study of Neo-Confucianism in The Unfolding of the Learning of Innate Knowledge: WANG Ji and WANG Yangming’s Teaching in the Middle and Late Ming 良知學的展開——王龍溪與中晚明的陽明學 (Taibei 台北: Xueshen Shuju...

評分

PENG Guoxiang is well-known of his excellent study of Neo-Confucianism in The Unfolding of the Learning of Innate Knowledge: WANG Ji and WANG Yangming’s Teaching in the Middle and Late Ming 良知學的展開——王龍溪與中晚明的陽明學 (Taibei 台北: Xueshen Shuju...

評分

PENG Guoxiang is well-known of his excellent study of Neo-Confucianism in The Unfolding of the Learning of Innate Knowledge: WANG Ji and WANG Yangming’s Teaching in the Middle and Late Ming 良知學的展開——王龍溪與中晚明的陽明學 (Taibei 台北: Xueshen Shuju...

用戶評價

评分

此書收錄瞭作者在先秦、宋明以及現代儒學三個領域的有代錶性的文章

评分

此書收錄瞭作者在先秦、宋明以及現代儒學三個領域的有代錶性的文章

评分

此書收錄瞭作者在先秦、宋明以及現代儒學三個領域的有代錶性的文章

评分

此書收錄瞭作者在先秦、宋明以及現代儒學三個領域的有代錶性的文章

评分

此書收錄瞭作者在先秦、宋明以及現代儒學三個領域的有代錶性的文章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