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语》一书,只有48页,前一半是钱钟书60年前笔记的影印,后一半是笔记经订正后的排印。文字虽少,但其学术价值很高,记下了石遗老人对民国初年一些文士的评论,对后人研究那段历史很有益处。这是钱钟书生前留下的最后一本书了。
阅读小札:钱钟书《石语》 全篇凡万余字,系清人陈衍之闲侃漫话,兼与钱氏之对谈,由钱整理存记。陈衍号石遗老人,因以名之。寥寥数段,亦不难窥见老少二人之风格品性:一曰毒舌,二曰诙谐,三曰自恋,四曰重情。 毒舌者,散见文章诸处,石遗老者评时人流弊不留情面,不乏过激...
评分陈衍《石遗室诗话续编》:“五十年来,惟吾友陈散原称雄海内”。 钱钟书《石语》:陈散原诗,予所不喜。凡诗必须使人读得、懂得,方能传得。散原之作,数十年后恐鲜过问者。早作尚有沉忧孤愤一段意思,而千篇一律,亦自可厌。近作稍平易,盖老去才退,并艰深亦不能为矣。为散原...
评分阅读小札:钱钟书《石语》 全篇凡万余字,系清人陈衍之闲侃漫话,兼与钱氏之对谈,由钱整理存记。陈衍号石遗老人,因以名之。寥寥数段,亦不难窥见老少二人之风格品性:一曰毒舌,二曰诙谐,三曰自恋,四曰重情。 毒舌者,散见文章诸处,石遗老者评时人流弊不留情面,不乏过激...
评分 评分阅读小札:钱钟书《石语》 全篇凡万余字,系清人陈衍之闲侃漫话,兼与钱氏之对谈,由钱整理存记。陈衍号石遗老人,因以名之。寥寥数段,亦不难窥见老少二人之风格品性:一曰毒舌,二曰诙谐,三曰自恋,四曰重情。 毒舌者,散见文章诸处,石遗老者评时人流弊不留情面,不乏过激...
钱钟书,在图书馆偶然检索到的书,眼角一瞥,瞥见了“手迹”,于是心痒痒手也痒痒纠结出来了,看毛笔字,喔造诣还不够,还好前面有简体字的。哎,这本书当初的售价十元,现在却找也找不到了。缺货缺货,很快就绝货了。石语,石语,你知道么,这是钱钟书老丈人说的话,钱钟书手写下来的。他老丈人是谁,陈衍,号石遗,清末明初著名诗人和学者,这本书的价值在研究那个时代的文化,还有钱老先生对老丈人的怀念吧。
评分很小的一本小书,系钟书所集石遗老人(陈衍)的言论。此书多为言诗,且大多是讨论近代文人诗作。于是,一下子就偏僻了。由于所评皆非愚所熟悉范围,实不敢对书中观点发表太多见解。只是极喜读如此流畅的批评。批评本身是文化的一个重要补充。胡文辉在《现代学林点将录》中,评钟书"以《谈艺录》为表,以《石语》为里,钱氏其人其学,可以得其近似矣。"如此看来,胡文辉是觉得钟书是同意陈衍的立场的。实际上大概应该是部分认可,而其于晚年出版这本少年"谈话录",则更有可能是为了补充近代诗话。
评分三十年来,海内文人治诗者众矣,求其卓然独立自成一家者盖寡。何者?治诗第于诗求之,宜其不过尔尔也。默存精外国语言文字,强记深思,博览载籍,文章淹雅,不屑屑枵然张架子。喜治诗,有性情,有兴会,有作多以示余。余以为性情兴会固与生俱来,根柢阅历必与年俱进。然性情兴趣亦往往先入为主而不自觉。而及其弥永而弥广,有不能自为限量者。未臻其境,遽发为牢愁,遁为旷达,流为绮靡,入于僻涩,皆非深造逢源之道也。默存勉之。以子之强志博览,不亟亟于尽发其覆,性情兴会有不弥广弥永独立自成一家者,吾不信也。拾遗老人书。
评分陈老先生太逗了,当然言不带刺语不休,算是绝妙酷评。
评分其实我没读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