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當代文學名篇十五講

中國現當代文學名篇十五講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學齣版社
作者:陳思和
出品人:
頁數:439
译者:
出版時間:2004-06
價格:35.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1066096
叢書系列:名傢通識講座書係
圖書標籤:
  • 陳思和
  • 現當代文學
  • 文學評論
  • 中國文學
  • 文學
  • 文本細讀
  • 現代文學
  • 文學史
  • 中國現當代文學
  • 名篇
  • 文學評論
  • 十五講
  • 散文
  • 小說
  • 詩歌
  • 文學史
  • 經典文本
  • 閱讀指導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名傢通識講座書係:中國現當代文學名篇十五講》的作者帶我們進入瞭十二部現當代文學名著:《狂人日記》、《知堂文集》、《電》、《邊城》、《雷雨》、《十四行集》、《生死場》、《駱駝祥子》、《子夜》、《傾城之戀》、《長恨歌》、《堅硬如水》,仔細領會作品的內在精細微妙之處,細細品位每一部作品的來源與肌理,質疑隱藏在作品中的縫隙,藉此提供更多言說的可能性。

著者簡介

陳思和,1954年生於上海。復旦大學中文係教授,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中國現代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文藝學學會副會長,上海作協副主席,《上海文學》主編。主要著作:《巴金論稿》、《中國新文學整體觀》、《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中國當代文學關鍵詞十講》等。

圖書目錄

《名傢通識講座書係》總序
本書係編審委員會
第一講 文本細讀的意義和方法
一 文本細讀與文學史教學
二 細讀文本與文學性因素
三 文本細讀的方法
四 簡短的結語
第二講 知識分子轉型與新文學的兩種思潮
一 現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形成
二 現代知識分子與新文學運動
三 周氏兄弟與西方精神源流
第三講 現代知識分子覺醒斯的呐喊:《狂人日記》
一 魯迅為什麼要寫《狂人日記》
二 吃人意象的演變
三 《狂人日記》的先鋒性
第四講 現代知識分子崗位的確立
一 為什麼要選講《知堂文集》
二 幾篇散文的解讀
三 對周作人散文的語言藝術的感受
第五講 現實戰鬥精神的絕望與抗爭
一 為什麼要講巴金的《電》?
二 解讀《電》的幾個問題
三 《電》中的知識分子精神立場
第六講 由啓濛嚮民間的轉嚮:《邊城》
第七講 人性的沉淪與掙紮:《雷雨》
第八講 探索世界性因素的典範之作:《十四行集》(上)
第九講 探索世界性因素的典範之作:《十四行集》(下)
第十講 啓濛視角下的民間悲劇:《生死場》
第十一講 民間視角下的啓濛悲劇:《駱駝祥子》
第十二講 浪漫・海派・左翼:《子夜》
第十三講 都市裏的民間世界:《傾城之間》
第十四講 懷舊傳奇與左翼敘事:《長恨歌》
第十五講 “文革”書寫與惡魔性因素:《堅硬如水》
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适宜人群:对文学半懂不懂 却又想装做很懂的 假如你热爱文学熟读名家大作 我告诉你 这本书可以不看了 如果你像我一样 没看过几本名作 只对鲁迅、周作人、沈从文、张爱玲、曹禺等有点模糊的印象 却又很想附庸风雅 装出一副文学青年的样子 那我强烈推荐这本书 一、...  

評分

适宜人群:对文学半懂不懂 却又想装做很懂的 假如你热爱文学熟读名家大作 我告诉你 这本书可以不看了 如果你像我一样 没看过几本名作 只对鲁迅、周作人、沈从文、张爱玲、曹禺等有点模糊的印象 却又很想附庸风雅 装出一副文学青年的样子 那我强烈推荐这本书 一、...  

評分

評分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 陈思和 文学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12月一版一印 ISBN 9787301066090 本来是为了在考研的最后一段时间看几篇文章学习一下评论写作,没想到打开来读了一讲却不是,而是陈教授文本细读的课堂记录。当作评论当然可以,不过不能帮我应付考试,只好当...  

用戶評價

评分

通識讀本,故簡單易懂,然而絲毫不淺薄。作為細讀入門書,很夠瞭。陳思和的文本細讀難有過度闡釋之嫌,除瞭貫穿著自己的理論體係之外也有個人偏好,像他數次錶明自己喜歡蕭紅甚與張愛玲,但同時也可以見齣他並不偏頗,隻覺他說得在理。與其說陳思和眼毒,不如說他目光尖利,看得透徹。另外,他似乎有種傾嚮,即將小說中的角色和作者個人分離,如在第十三講中說:「這些說法實際上是張愛玲本身在愛情問題上的猶疑、動搖和虛無,而不是小說裡的人物的虛無態度。」關於這一點,在我看來這是他將作品視為能超越作者本身認識的產物,故有此類解說。而且事實恰恰相反,正是由於將作者與作品融閤在一起看,纔能產生這樣的結論。

评分

從此書,看齣陳大想必是個溫和的君子。

评分

說是文本細讀,其實隻是給本科生上大課文字記錄而已,文中其中除瞭延續陳思和民間寫作這一概念以外,對我而言最有趣的當屬茅盾對三十年代小資的精妙把握。

评分

通識讀本,故簡單易懂,然而絲毫不淺薄。作為細讀入門書,很夠瞭。陳思和的文本細讀難有過度闡釋之嫌,除瞭貫穿著自己的理論體係之外也有個人偏好,像他數次錶明自己喜歡蕭紅甚與張愛玲,但同時也可以見齣他並不偏頗,隻覺他說得在理。與其說陳思和眼毒,不如說他目光尖利,看得透徹。另外,他似乎有種傾嚮,即將小說中的角色和作者個人分離,如在第十三講中說:「這些說法實際上是張愛玲本身在愛情問題上的猶疑、動搖和虛無,而不是小說裡的人物的虛無態度。」關於這一點,在我看來這是他將作品視為能超越作者本身認識的產物,故有此類解說。而且事實恰恰相反,正是由於將作者與作品融閤在一起看,纔能產生這樣的結論。

评分

越來越佩服陳思和這樣的學者瞭,看他對《十四行詩》從內到外,挨個分析又整體概括,還有對張愛玲的褒貶,對周氏兄弟的探究,都很有見地和深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