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與哲學傢

和尚與哲學傢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讓-弗朗索瓦•何維勒(Jean-Francois Revel)

法蘭西學院院士,1924年生,哲學教授、政治評論傢,所著政治評論在西方世界皆引起很大反響,曾任法國新聞周刊《快報》總編輯,現居巴黎。

馬修•理查德(Matthieu Richard)

佛教僧侶。生於1946年,曾為巴黎巴斯特學院分子生物博士。1972年移居印度,嚮佛教大師們學習,二十多年來過著佛教僧侶的生活。齣傢前曾寫過一本鳥類遷移的著作,齣傢後的作品有《頓悟之旅》。至今一直從事藏文經文的翻譯,現居尼泊爾謝城寺。

譯者簡介:

賴聲川

颱灣知名舞颱劇導演,1954年生於美國華盛頓。美國加州伯剋萊大學戲劇藝術博士。曾任國立颱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教授及院長。1984年參與創立劇團錶演工作坊,擔任藝術總監。自1984年開始劇場創作,後陸續開創颱灣舞颱劇市場,即興時事電視劇市場,受到中外媒體贊譽,並獲得諸多奬項。賴聲川同時是藏傳佛教信徒,譯有多本藏傳佛教書籍。

出版者:江蘇人民齣版社
作者:讓-弗朗索瓦·勒維爾
出品人:
頁數:267
译者:陸元昶
出版時間:2005-5
價格:19.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214026095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哲學 
  • 宗教 
  • 佛教 
  • 和尚與哲學傢 
  • 佛學 
  • 法國 
  • 文化 
  • 新思維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法國當代思想大師,法蘭西院士讓-朗索瓦·勒維爾與他皈依佛教的兒子馬蒂厄·裏卡爾,尼泊爾俯臨加德滿都的山上的一個僻靜處,開瞭一場佛教與西方思想的對話。

和尚說:佛教提齣瞭一種精神科學,它討論的是幸福與痛苦的最基本的機能。從早到晚,在我們生命的每個時刻,都在與我們的精神打交通,這個精神的最微小的改造也會對我們的生存過程和我們對世界的感受産生巨大的影響。

哲學傢說:從這些談話中我吸取瞭什麼教訓?它們給我帶來什麼?它們啓發我産生對於作為智慧的佛教的越來越多的欽佩,以及對於作為形而上學的佛教的越來越多的懷疑。它們也使我隱隱約約地看到對這種學說目前在西方具有吸引力的一些解釋。這首先是因為佛教在生活藝術和道德的領域裏填充瞭西方哲學的逃脫造成的一個真空。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1972年,26岁的马修·理查德取得了细胞遗传学的博士学位。他的答辩委员会主席是杰出的诺贝尔奖得主法兰索瓦·雅各布,授予他学位的则是由微生物学奠基人巴斯德创建的巴斯德研究所。所有人都期待着,这位极具潜力的生物学家能在未来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绩。 但此时的马修却在为...  

評分

偶然看到,安妮宝贝05年的博客上,居然就写到过这本书。 当时她看的应该是陆元昶的译本。一晃近十年了。 如今安妮已经成了庆山,《僧侣与哲学家》也已经有了赖声川的译本。 原文在此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456f80010001jx.html ———————————时光是条昏...  

評分

【书摘】佛教与西方哲学 不完全是书摘,其实里面有一点个人体会。但总体上是摘录,而摘录的内容是按照我自己的观点来组织的。组织内容的方式本身就是一种观点。对西方哲学不是很熟悉,对书中的很多观点不是很明白。如果摘录的重点和方向和原书不符,请水平高的指出,也希望不...  

評分

偶然看到,安妮宝贝05年的博客上,居然就写到过这本书。 当时她看的应该是陆元昶的译本。一晃近十年了。 如今安妮已经成了庆山,《僧侣与哲学家》也已经有了赖声川的译本。 原文在此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456f80010001jx.html ———————————时光是条昏...  

評分

文:让-弗朗索瓦•何维勒, 马修•理查德 译:赖声川 尚•方斯华(以下简称“父”):首先我们应该澄清一件事:这本书不是你的构想,也不是我的。是出版社听说了你的故事,又知道我是你父亲,认为如果我们两个能够坐在一起比较我们的观点,会是很有趣的事。让我先提供一...  

用戶評價

评分

|107:98|

评分

讀不懂

评分

人生是一場修行

评分

讀不懂

评分

西哲史內部思想多樣性遠遠多於佛教,所以父親常以某種哲學觀點比附佛教思想。兒子佛學立場始終如一:人生痛苦,痛苦來源於無知和我執,但一切現象都是因緣和閤,非非有非非無(既非虛無也非實在),涅槃即對內在佛陀的發現,從覺醒到利他,於是人人皆佛陀、此處即極樂。佛教給如今西哲最大的啓示就是對生命意義、人生智慧和生活技術的重視,這和尼采對古希臘哲學傢的再發現是一緻的,但尼采走嚮權力意誌嚮外擴張,而佛教走嚮精神往內心求證。西哲初期理論對生活並不占優,蘇柏亞開始重視理論,斯多葛學派和伊壁鳩魯學派皆保存理性靜觀與幸福生活為瞭正義的結閤,這種結閤在斯賓諾莎倫理學中完成,之後(17c中期)哲學遺忘瞭生活,脫胎於哲學的科學對道德和智慧更幾無貢獻。父親以科學實證要求佛教形而上學內容,但親身體驗並不比實證證據更少閤法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