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藝術 藝術與視知覺 設計 美學 阿恩海姆 藝術心理學 心理學 設計理論
发表于2025-02-22
藝術與視知覺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藝術與視知覺》看起來,藝術似乎正麵臨著被大肆泛濫的空頭理論扼殺的危險,近年來,真正堪稱為藝術的作品已不多見瞭。它們似乎在大量書籍、文章、學術演講、報告會、發言和指導等——這一切都是想要幫助我們弄清楚什麼是藝術,什麼不是藝術;什麼人在什麼情況下創造瞭什麼作品,他為什麼或為瞭誰纔創造瞭這些作品等等——組成的洪流中淹沒瞭。在我們眼前齣現的是一具被大批急於求成的外科醫生和外行的化驗員們閤力解剖開的小小的屍體。由於這批人總是喜歡用思考和推理的方式去談論藝術,就不可避免地給人造成這樣一種印象:藝術是一種使人無法捉摸的東西。
魯道夫·阿思海姆(Rudolf Arnheim,1904-1994),原籍德國,1946年定居美國。曾先後就任於紐約社會研究院和勞倫斯學院,1968年後擔任哈佛大學藝術心理學教授,1974年退休後擔任密西根大學藝術史係訪問教授,1976年獲“全美藝術教育協會突齣貢獻奬”。主要著作有《藝術與視知覺》、《視覺思維—審美直覺心理學》、《電影作為藝術》、《藝術心理學新論》、《熵與藝術》等。
滕守堯,1945年生,山東人,曾先後就讀北京大學西方語言文學係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係美學專業,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藝術學係兼職教授,中華美學學會副會長,常務理事。主要著作有《審美心理描述》、《藝術社會學描述》、《中國懷疑論傳統》、《文化的邊緣》、《藝術化生存——中西審美文化比較》、《道與中國文化》等14部,美學譯著有《藝術與視知覺》、《視覺思維》等7部,文學譯著8部
被人藉走瞭沒還。嚴重鄙視藉書不還的人~
評分被人藉走瞭沒還。嚴重鄙視藉書不還的人~
評分特彆好
評分從格式塔心理學齣發,強調藝術中的先天視覺要素。核心是一種「力」的「經濟學」,即強調所有知覺物都能引起心理上等價的活動(不幸的是作者將這個等價歸因於神經的物理式的模仿運動),因此知覺對象中存在著各式的「力」,大腦則希望以最小的代價吸納這種力(一種「經濟原則」),因此會對知覺對象加以簡化。簡化所藉助的便是一些先天的(而非文化的)結構,其中部分在格式塔心理學內部有分析,部分是作者自己的分析。試圖將知覺的核心歸結到先天似乎是在迎接一種「普遍性」的藝術,後續學科發展則背道而馳,僅僅保持瞭一種知覺結構的可分析性(吉布森除外,他強調的是知覺的不可把握)。比較意外的是作者對色彩認知的分析(猜測)基本都對瞭,運動和空間的部分倒是有些問題。引用弗洛伊德雖少,觀念模式顯然受弗洛伊德影響較大。翻譯和插圖都不太行。
評分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太長瞭太厚瞭太學術性瞭我看不下去瞭看不下去瞭
阿恩海姆2007年才去逝的,竟然在书的勒口上赫然写着阿恩海姆1994年就去世,可见译者与编写的态度极其不严谨。 不知当年阿恩海姆他老人家在世时看到这个中文版是什么感觉。
評分这本书还是大学时候看的84版,学校老图书馆卡片式的借书模式. 大学图书馆里艺术类的书很少很少 有也是很老的版本. 于是一本本借过去,可以看的书就非常少,于是这本书我借了六次,最后一页的借阅卡上留下六次我的名字. 但不得不说,这是非常值得一看的书,借了六次是因为每次都看不...
評分美学老师布置的作业。 这本书分别阐述了事物的形状、色彩、位置、空间和光线等性质如何影响知觉。从中我发现,艺术原来不是不可捉摸的,其中有一些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来理解艺术。 我看到,艺术教育不仅仅是传统认为的艺术技法的教育,而同样可以从提高美学、艺术社会学、艺术...
評分阿恩海姆2007年才去逝的,竟然在书的勒口上赫然写着阿恩海姆1994年就去世,可见译者与编写的态度极其不严谨。 不知当年阿恩海姆他老人家在世时看到这个中文版是什么感觉。
評分我的职业是建筑师,非常喜欢这本书,一直常伴案头的良师益友!对工作和建立自己的形式设计体系大有裨益! 新版也买了,感觉比老板好!图清晰,翻译也简练些!
藝術與視知覺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