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風紮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曆史研究所研究員。長期從事西方史學理論研究,尤其專注於心理史學領域。專著《曆史與心靈:西方心理史學的理論與實踐》,主編《現代西方史學思潮評析》。
蕭延中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政治學係副主任、副教授。從事中國政治思想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側重政治文化與政治心理的研究。編著《晚年毛澤東》,主編《西方學者評毛澤東》,閤著《中華文化通誌・政治學誌》。
從勞倫斯到盧梭,從列夫・托爾斯泰到甘地,從馬剋思到格瓦拉……該書在革命者那些耳熟能詳的日常行為背後,發掘齣令人驚詫的心理動力源泉。作者有意迴避“革命問題”社會結構分析的康莊大道,而迂迴潛入革命者精神世界分析的叢林險境,將驚心動魄的“革命事件”轉換為“政治人物”意欲不止的理想激流。作者放棄瞭以性壓抑為核心的傳統精神分析方法,而把“內疚負重”嚮“拯救責任”的快感升華,看成革命者的無意識動因,從而在被人忽略的視角上,描繪齣另一幅陌生的革命畫捲。
这本美国学者布兰查德(William H.Blanchard)的《革命道德》中文版(中央编译出版,戴长征译)是被阉割过的了,原书副标题是“12个革命者的性心理分析”,结果中文版里只留下了9个,被删掉的3个是:列宁、毛泽东和卡斯特罗。从被删掉的人物已经能看出此书是多么的大逆不道...
評分 評分近几日一直把William H.Blanchard的《革命道德》放在包中,以为那会是一本秘笈,看了阿拉伯的劳伦斯、卢梭、托尔斯泰的三篇,那种“典型的革命人格”,总不外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性受虐狂的转移和升华。索性抛书不读了。弗氏说到底还是个用符号去征服生活世界的文人,他不是科学...
評分近几日一直把William H.Blanchard的《革命道德》放在包中,以为那会是一本秘笈,看了阿拉伯的劳伦斯、卢梭、托尔斯泰的三篇,那种“典型的革命人格”,总不外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性受虐狂的转移和升华。索性抛书不读了。弗氏说到底还是个用符号去征服生活世界的文人,他不是科学...
從甘地往後的部分還值得看看。
评分到現在我號弄不清楚到底應該如何分析政治人物心理,怎樣得分析纔算到位。這本書讓我覺得即使在某一層麵得集中分析,都有失水準。看到序文裏關於第四章得內容介紹,我立刻明白為什麼譯者要把它刪除掉。
评分精神分析學派的方法論總讓人感覺缺少嚴謹的科學依據,證據與證據之間內在的邏輯聯係也很弱。不過作為對若乾革命精神領袖和運動領袖進行心理分析來解釋其革命動機的專著,還是值得一讀
评分這麼差的書,翻譯作甚
评分大八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