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阶级的孩子们

中产阶级的孩子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程巍,1966年5月生,湖南岳阳市人。曾分别就读于武汉大学英文系、北京大学中文系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外文系,文学博士。1997-1998年访学于哈佛大学。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否定性思维:马尔库塞思想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文集《查尔斯河上的桥》(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1)以及论文若干,译有《反对阐释》(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和《疾病的隐喻》(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等。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程巍
出品人:
页数:495
译者:
出版时间:2006-06-01
价格:2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24589
丛书系列: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图书标签:
  • 社会学 
  • 文化研究 
  • 文化 
  • 60年代 
  • 历史 
  • 西方文化思想史 
  • 程巍 
  • 三联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本书题材新颖,方法独特,是有关60年代文化运动的一次大胆的“文化研究”尝试。作者以文化革命立题,在政治经济学与语言符号学的学科交叉边界上,出色展示文化研究的崭新思路,提出一套有效的跨学科解释方案。其最具挑战性的见解,是认为60年代西方新左派学生运动及其形形色色的反文化实践,实乃资产阶级政冶革命与经济革命在文化思想领域的历史延续。作者将黑格尔的历史形态学、马克思的阶级分析和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综合成一个历史阐释框架,提供了关于60年代文化革命的一种历史阐释。

本书是一部有关60年代反文化运动的比较深入的研究专著。不仅涉及大量的历史资料和理沦文献,而且提出了十分独到的观点,认为这是“以反叛资产阶级的名义来完成资产阶级本身的一场革命”,“是资产阶级夺回旁落于贵族和左派之手长达一个半世纪之久的文化领导权”。这一结论打开了我们理解60年代革命之性质的全新视野,并且对理解当今的理沦流派和学术研究的意义均有不小的启示。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转: 标题:一场文化的光荣革命 作者:王小渔 来源:《读书》 2008年第4期   整整四十年前,一九六八年的欧美,本来应该四海升平、八方宁靖。“二战”以后,欧美迎来从一九四五至一九七三年长达二十八年的经济增长期,这种“黄金时代”,再往前追溯已经是“一战”以前一...  

评分

某国师候选人在某场合说过:抓住大学就抓到了一切。以此可以解释他为什么在岭南之地开“新学“之风,开始进行了一场继20年代的政治北伐与80年代经济北伐后的文化北伐。读了这本书后我充分理解了这位国师候选人的苦心孤诣。 该书以1968年巴黎5月风暴为代表的60年代西方大学生造...  

评分

这本书讨论的是六十年代运动(尤其是美国的六十年代新左派运动)使资产阶级年轻一代对文化领导权的逐渐掌握,按照作者自己的解释,思路如下: 最表层:新左派大学生反叛资产阶级体制的阶级矛盾; 第二层:中产阶级孩子反叛中产阶级父亲的代际冲突; 第三层:六十年代反叛五十年...  

评分

60年代的话题真多,看60年代的角度也真多。60年代的学生运动虽然没有动摇什么,但是留下大量文学、音乐、电影的遗产。也给全世界(包括当时在大洋彼岸抽中国特色风的我们)留下了40多年还没聊尽的话题。 历史的联想和历史的隐喻是被当代传媒方式决定的人类的思考方式。反思,总...

评分

不平静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不管现在的西方现代化国家呈现出来一场多么和谐与秩序的社会图式, 历史都不会忘记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资本主义国家所经历的一场自揭伤疤式的“造反”运动,活跃于那个年代的新青年们,一边享受他们的父辈所创造的丰裕的物质条件,一边表现出对这个...  

用户评价

评分

40年前的那场革命被表述成资产阶级内部自我更新的一次蜕皮,是中产阶级孩子对待父权和贵族精英文化的一场撒娇。似乎是这样的吧,马克思主义也好,后现代文化也罢,别人的文明一直在自我更新中,每一次社会变革都指向更为完整的“人”。而我们这里,旧的已经打倒,新的建不起来。在这样仓促的时代中,意气风发而又莫名尴尬。如同西方的68年人,革命之后,很快转变脸谱,进入中产阶级,继续成为社会精英。我们这里的68年人,整整一代人的命运被权力玩弄。上山下乡、知青返城、高考无门、招工、下岗……

评分

正到我觉得怎么赞都不夸张,我说better than sex是真的,无论是题材内容还是写法都全方位戳中点,很有阐发,用并不非常学术纠结的文字就表现了深度,真是难得死了。看完引言就已然拜倒,越看就越觉得太厉害,非常有逻辑性,也有各种亮点,句与句之间,篇和篇之间,遍地都是宝。虽然本来是博士论文,所以难免有重复,而且看完想觉得他的point主要还是把一切试图纳入阶级体系里面讲,但是!人家真的说得通!而且边看边觉得很有启发性,不停想也不停散发,能看到这种书真是短几年命我都愿意…好吧我在夸张,但真心太好了。

评分

文风非常棒,如果我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就好了

评分

好到让人词穷。以60年代中产阶级大学生运动是资产阶级继工业革命、政治革命后进行的一场文化革命为核心观点铺开论述,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分析材料的能力令人叹服。除对核心观点的论述外,谈《禁酒法案》的兴废和20世纪“英国文学”的学科化的两部分也精彩无比,且能通过层层推衍最终支撑结论。两个处理得有些模糊的地方,也是自己的疑问:1.所谓的文化等级制,亦即对高级文化-低级文化的区隔,究竟只是一种阶级事实的投射,还是存在着某种文化/美学的自律性?2.当这场革命高举左派的大旗行资产阶级文化革命之实的时候,学生们究竟是充当了历史理性的某种无意识中介,还是他们也有充分的自觉呢?

评分

呵呵,猎杀文艺青年知道分子小清新型异见分子必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