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現代性批判

審美現代性批判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學齣版社
作者:張輝
出品人:
頁數:258
译者:
出版時間:1999-11
價格:15.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1042595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美學
  • 現代性
  • 比較文學:文化研究
  • 文學
  • 研究研究啦
  • 文學理論
  • 待藉思想
  • 現代性研究
  • 審美學
  • 現代性
  • 批判理論
  • 文化研究
  • 藝術哲學
  • 西方哲學
  • 社會理論
  • 現代主義
  • 後現代主義
  • 文化批評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從20世紀上半葉中德美學的曆史與邏輯關聯入手,從審美思想史和知識社會的角度研究審美現代性問題。著重呈示另知識界對德國美學的期待視野,尋求德國審美思想的東漸對中國語境中審美現代性問題的發生所具有意義;具體勾勒德國審美思想在中國的流播圖景,特彆關注傳播媒介和新知識人在其中所發揮的作用。

著者簡介

張輝,江蘇省南通市人。文學博士,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係暨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副教授。著有《審美現代性批判》(北京,1999)、《王夫之研究》(即齣)等;並在《中國社會科學》、《北京大學學報)、《學人》、《讀書》等發錶學術論文20餘篇。參與寫作《西方形 式美學》(上海,1996/1998)、《比較文學原理新編》(北京,1998/1999)等;閤作主編《文化傳遞與文學形象》(北京,1999);另有譯文數十萬字。

圖書目錄

目 錄
內容提要(英文)
第一章 引言:審美現代性與德國美學的東漸
一、界定:現代性與審美現代性的內涵
1.現代性的問題域及其三重含義
2.審美現代性:基本內涵與兩麵性
二、德國美學東漸與中國的審美現代性
三 展開審美現代性問題研究的價值與意義
第二章 中國美學的期待視野
一、中國文化的審美特質與現代性
二、中國美學與德國美學相遇的思想文化背景
1.審美與藝術精神的總體估價
2.對審美存在重要性的凸現
3.審美知識模式的革命性變化
三、現代性轉換:中國美學與德國美學的關聯域
1.審美本體論意義上的現代性關聯
2.審美人生層麵的現代性關聯
3.審美知識學方麵的現代性關聯
第三章 德國美學的東漸及其媒介研究
一、德國美學東漸研究概況的簡要迴顧
二、德國美學進入中國語境的曆史分期
1.德國美學東漸的一般情況
2.德國美學東漸的曆史分期
三、德國美學在中國:媒介分布及個案分析
1.傳播德國美學的重要媒介分布
2.德國美學東漸:媒介的個案分析
四 中國學人視野中德國美學的全景構圖
第四章 審美獨立與現代性問題
一、“三大劃分”與審美獨立
二、審美獨立的內涵與現代性
三、審美自覺的中國背景與文化前提
四 跨文化語境中審美獨立的可能與限度
第五章 浮士德精神的審美闡釋
一、歌德作品與思想在中國的流播概述
二、《浮士德》與浮士德原型
三、浮士德精神的中國化審美詮釋
四 審美現代性與浮士德精神
第六章 酒神精神的東方視域
一、尼采思想與中國知識界相遇的一般情況
二、審美之維:從康德叔本華到尼采的演進
三、酒神精神與現代審美主義的內在糾結
四 審美主義的本質與尼采思想的效應
第七章 審美現代性批判
一、審美現代性諸層麵的綜閤分析
二、審美主義思想演進的西方知識背景
三、審美現代性與中國的現代性進程
四 結語:審美現代性的內在矛盾結構
附錄一 20世紀上半葉德國美學東漸大事年錶
附錄二 現代性話語與審美話語
――從一個側麵解讀哈貝馬斯
附錄三 康德對審美的否證
附錄四 主要參考書目
後 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稚嫩啊…20年前的作品。

评分

稚嫩啊…20年前的作品。

评分

簡單是王道!

评分

審美現代性兩麵性:主體性的捍衛與理性化的反抗,即魏爾曼意義上啟濛現代性與浪漫的現代性,而最後指嚮是審美主義。中國作為審美文化代錶,衰落之後又與康德以後的德國美學相遇,而前提是為何是海德格爾溝通瞭老子?原因在於中德共同文化前提:審美主義本身。總體來說是中國學人對德國美學藝術的接受:康德——叔本華——歌德——尼采(黑格爾終於在附錄中以闡釋哈貝馬斯的黑格爾齣現瞭!!而彼時提到哈氏則不得不引用嶽川的後現代研究瞭),而直到尼采可以做一個瞭結,作為政治哲學一緯的輝師捨去瞭施派的尼采,以中國所謂審美主義尼采釋之(當然啦,用到瞭周國平);另一條暗現是五四時期學人的美學研究:王國維、蔡元培、宗白華、陳銓、李石岑等。最終,中國式審美獨立降臨而其內在矛盾結構:功利與非功利;多元與中心;存在與虛無。康德的否證之啟示

评分

唯一重要的問題是嚮審美現代性批判發問:“以感性優先性為中心的現代性,是否能真正在現代性內部解決自身的問題?”孫周興前天在首師大關於尼采“積極虛無主義”的講座最後訴諸藝術的創造性,他本人也逐漸轉嚮藝術理論,但他也一時答不上來怎樣麵對審美現代性批判本身將審美“本體論化”、將自我神化的問題,這與他所說的虛無主義正互為因果。有意思的是孫周興認為尼采已經把這個問題解決瞭,審美意義的自我與存在意義的自我還是有區彆的,本書作者卻在其博士論文(也就是本書)中就認為尼采纔是把審美現代性批判推嚮極端的最大推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