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十四走

黃河十四走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作傢齣版社
作者:楊先讓
出品人:
頁數:479
译者:
出版時間:2003-4-1
價格:125.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06325769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民俗
  • 中國民間藝術
  • 藝術
  • 文化
  • 民藝
  • 漢聲
  • 關於傳統
  • 中國
  • 黃河文化
  • 地理考察
  • 旅行記錄
  • 中國河流
  • 自然風光
  • 曆史溯源
  • 人文地理
  • 實地探訪
  • 壯麗河山
  • 行走中國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黃河十四走》是一本以畫傢的文化考察筆記為綫索的整個黃河流域民間藝術(美術)圖集。它的重大意義在於作者在20世紀80年代14次率隊考察黃河流域民間藝術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結果是前無古人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演進,僅僅十幾年,他們記錄下大量的黃河流域傳承瞭幾韆年的優秀民間藝術形式今天已不復存在,絕大部分著名的老藝術傢已經人亡藝死。我們今天在書裏所看到的是一大批中華民族最優秀的傳統民間藝術最後的絕響。

作者楊先讓和楊陽是中央美院和清華美術學院的教授,他們認為黃河流域可以說是最富有中華民族文化藝術代錶性的大區域、大文化圈。這裏所産生的一切民間藝術活動又必然與這裏的考古史、哲學史、古代史、民俗學、民族學、藝術史等多方麵的學科,在內涵和根源上密切相連。考察黃河流域的民間藝術,很可能獲得認識和打開中國其他地區民間藝術的一把鑰匙。

本書文字部分根據作者數十萬字原始考察筆記整理而成。14次考察的行程綜述和100多個極精彩的傳統民間藝術特寫組成本書的基本框架,近韆張反轉片永久記錄下中華民族文化瑰寶,凝聚成目前為止最全麵的一本關於黃河流域傳統文化記載的圖書,黃永玉在評價此書時寫到:《黃河十四走》這一走,就好像當年梁思成、林徽因為瞭傳統建築的那一走,羅振玉甲骨文的那一走,葉恭綽龍門的那一走……理齣文化行當一條新的脈絡,社會價值和文化價值無可估量。

著者簡介

楊先讓

1930年1月齣生於山東牟平養馬島。

1952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繪畫係。

1982年於中國美術館舉辦畫展;1984年赴美國講學,舉辦畫展;1989年赴韓國訪問、講學。

1990年退休,1993年始赴美國居住。於休斯敦、費城舉辦畫展和從事講學等活動。

曆任人民美術齣版社編輯、文化部研究室研究員、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央美術學院民間美術係主任、中國美術傢協會版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民間美術學會常務副會長。

先後齣版《楊先讓木刻選集》、《中國鄉土藝術》、《黃河十四走民藝考》、《楊先讓彩繪選集》、《楊先讓版畫三十年選集》、《楊先讓文集》。主編《中國民間美術全集・甘肅捲》、《中國民藝學研究》、《中國民間現代繪畫選集》等。

被列入英國劍橋大學主編《東方名人錄》和國內《中國當代名人錄》、《中國現代美術傢名鑒》等。

作品被中國美術館、巴黎博物館、大英博物館以及韓國、美國收藏傢和颱灣、香港收藏傢收藏。

楊陽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中國美術傢協會會員,中國民間美術學會會員。

1957年生於北京。

1987年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工藝美術史論係,獲學士學位。

1987年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留校任教。

1999年獲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文學博士學位。

1986年始對我國黃河流域、西北、西南等地的民族、民間藝術進行實地考察。

先後齣版《中國民間藝術――剪紙》、《中國少數民族服飾賞析》、《中國鄉上藝術》、《中國結的設計與製作》、《軟陶的設計與製作》、《非洲服飾》等著作。發錶專業論文數十篇。

參與中國科技部“西部人文資源數據庫”國傢重點科技項目的考察、編輯等工作。

負責以“中國少數民族傳統服飾文化研究”為主題的清華大學“985”科研項目。

圖書目錄

寫在前麵
前言
1 安塞腰鼓
2 寶雞人魚綉片
3 鳳翔掛虎
4 芮城魚盤
5 高密剪紙
6 結發婚禮
7 喜過百日
8 龍生虎養雕打扇
9 十果花鞋樣
10 運城百日被麵
11 陝西華縣皮影
12 山西芮城布製�
13 晉南王顯村麵花虎
……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谁能比他更亲近民间艺术?民艺在历史交错重迭的光影间摸索出路,上世纪80年代,中央美院教授杨先让率队“黄河十四走”,给夜深风寒时的民间艺术家以慰藉。那一走是发掘,是抢救,是呐喊,从“土坷垃”里拾掇起灿烂的中华文明。10月24日,杨先让再“走黄河”,首站来到潍坊。“杨洛书木版...  

評分

谁能比他更亲近民间艺术?民艺在历史交错重迭的光影间摸索出路,上世纪80年代,中央美院教授杨先让率队“黄河十四走”,给夜深风寒时的民间艺术家以慰藉。那一走是发掘,是抢救,是呐喊,从“土坷垃”里拾掇起灿烂的中华文明。10月24日,杨先让再“走黄河”,首站来到潍坊。“杨洛书木版...  

評分

4年,14次走进黄河流域,经过8大省区, 收集近千张图片,留下20多万字的文本—— 这一连串数字背后, 是杨先让和他的队伍搜集失落的民间艺术的足迹, 黄永玉曾用被“震傻了”来形容这一壮举, 而这支队伍从始至终只有一个目的: 追寻中华文明的根。 2017年,87岁高龄的杨先让先...  

評分

黄河十四走》是继台湾《汉声杂志》年前叫好的《戏讴年画》后的另一个功得无量、承先启后的制作。作者杨先让教授是秉承欧阳予倩、江丰等老一辈艺术工作者,中央美术学院的系主任。在这套书中,作者记录了他在四年间,在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八省,一...  

評分

4年,14次走进黄河流域,经过8大省区, 收集近千张图片,留下20多万字的文本—— 这一连串数字背后, 是杨先让和他的队伍搜集失落的民间艺术的足迹, 黄永玉曾用被“震傻了”来形容这一壮举, 而这支队伍从始至终只有一个目的: 追寻中华文明的根。 2017年,87岁高龄的杨先让先...  

用戶評價

评分

生殖崇拜是民藝的主題。生生不息。

评分

著眼點好,文字還不夠味。

评分

隻藉到下冊。內容很棒,編輯排版實在有點糟糕。文字要是多點分析就更好瞭。

评分

對民藝始終沒興趣

评分

做引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