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衣食住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古代诗文中常见的古人的服装和佩饰、饮食和器皿、宫室和起居、车马与交通作了介绍。
许嘉璐,1937年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淮安。195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先后担任系主任、副校长等职。曾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语言学组组长、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会长、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现任全国人大常委员副委员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主席。
主要从事古代汉语、训诂学、音韵学、《说文》学、古代文化学、应用语言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如果配有图,如果引用的古文有更详尽和完整的注释,五颗星满满的。这本书可作为了解古代生活,即衣食住行上的一个入门教程。读完后对古代生活有一个框架似的了解,如果要细究,还需查阅其他文献。以下是摘抄的一些知识点: 衣 1、冠,是一般贵族所戴的普通帽子。男子长到...
评分RT,深入浅出分了“衣、食、住、行”四个部分。引用古籍非常多,几乎占了全文篇幅的一半。尽管如此,却不至于晦涩。内容较充实,最喜欢‘住“的部分。 正如序言所说,这本书适合作为阅读古籍时的参考资料。而并非那类趣味性浓的接地气科普读本,没有插图有点可惜。
评分好书! "大家小书"系列中的精品。增长知识,行文又不枯燥,十分难得。属于我最喜欢的"实在"书。作者著述时,没有互联网搜索之利,全凭手工搜集整理资料,不由人不佩服其阅读研究范围之广,及其著书所耗心力。
评分看多了定价几十上百成千的设计书,回头惊觉人文类图书的厚道。这些时间沉淀下来的经典,居然只是一顿午饭的价钱,真不知道该庆幸还是悲哀。 这套“大家小书”系列,我买了不少。最先看的是诗词类,接下来就是这本《中国古代衣食住行》。断断续续看了一年多,始终没有看完。 许...
评分看多了定价几十上百成千的设计书,回头惊觉人文类图书的厚道。这些时间沉淀下来的经典,居然只是一顿午饭的价钱,真不知道该庆幸还是悲哀。 这套“大家小书”系列,我买了不少。最先看的是诗词类,接下来就是这本《中国古代衣食住行》。断断续续看了一年多,始终没有看完。 许...
好多注音错误,校对太不负责了!
评分很精彩的小书。朋友们倘若结合孙机先生《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一书的图例,还能学得更透彻。可惜许先生国事繁忙,一系列腹稿里打转的书怕是出不来了。
评分许先生把知识讲透了,又引来大量的古籍作印证,这种例子不像歪果仁的畅销书,例子都是用来骗稿费的,属于仔细看会很有收获的例子。遗憾的是全书一张图的没有,不自己动手查点东西就完全没法看了。印象比较深的是门——庭——堂——室的顺序。门口的影壁叫萧墙,祸起萧墙自然是家里出事儿了。门后是庭院,家里热闹就门庭若市,庭后面就是堂了,堂后面才是室,一般人不能随便升堂,能够拾阶而上的都是宾客,所以读古籍,看他能不能登堂,是能看出一个人的身份的,等到升堂入室了,就非常尊贵了。连接堂室的叫做户,因为堂是朝南开的,所以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就是因为户靠着南边亮堂。户是开在堂东北的,那么西北还开了个牅,这个就是室南的窗子,北边的窗子有个专用名叫做「向」,至于房顶的开口,才叫「窗」,烟囱的「囱」算是个例证吧。
评分可惜无图 影响理解
评分校友,写的很扎实,很受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