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盧梭在遭到嚴重迫害的時期為瞭錶白自己的人格所寫的一本迴憶錄。正如他自己所說的,這本書與其說是為他自己辯護,不如說僅僅是誠實地坦白自己的一生而已。他將自己一切不為人知的隱秘昭告天下,包括他偷竊的習慣、與幾個夫人小姐的情事、將自己的五個孩子送進保育院的始末等等。因為過於敞開地剖析自己,這本書很自然會給人帶來衝擊,有時甚至是讓人難以忍受的,然而作者的坦誠又讓人無法苛責他的種種劣跡。在這部迴憶錄裏,盧梭嚮我們展示瞭一個平民的世界,它是一個平民知識分子在封建專製壓迫麵前維護自己不僅是作為一個人、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個普通人的人權和尊嚴的作品,是對統治階級迫害和汙衊的反擊,書中充滿瞭平民的自信、自重和驕傲,充滿瞭高昂的平民精神。
讓-雅剋•盧梭 (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法國偉大的啓濛思想傢、哲學傢、文學傢,是十八世紀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啓濛運動最卓越的代錶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社會契約論》《愛彌兒》《懺悔錄》《新愛洛伊絲》《植物學通信》等。
我觉得看《忏悔录》,不要像狗仔队一样,去发掘卢梭的秘密,更不要先入为主去评论到底他忏悔到什么程度。 人内心都有一个稍微变化了的自我。特别是喜欢想象的卢梭,他忏悔的,更多是他内心中的自己,与现实可能会有出入,有时也兜兜转转似在自辩。不过这些都不能抹杀卢梭思想...
評分用卢梭说卢梭: ——我在生活方面安了心,在其他任何方面也就无忧无虑了。虽然我把整个世界都让给我那些仇敌去为所欲为,我却在贯穿我的全部写作的那种高贵的激情中和我的思想原则的那种永恒的一贯中,为我的心灵留下了一个证据,这个证据完全符合发自我的天性的全部行为。我...
評分【按语:卢梭的《忏悔录》第一部(卷1-6)完成于1767年,第二部(卷7-12)完成于1770年。前者发表于1782年,后者发表于1789年。 1、卢梭的《忏悔录》无异于18世纪法国的一幅社会画卷。首先提供了18世纪早期日内瓦地区、法国、意大利北部地区一幅祥和温馨的社会图景:16岁的少...
評分好象卢梭只是在说他的人生中一些很平常的经历,当我把它跟我的生活联系起来时,我发现,书中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至理名言,卢梭所说的每一件事都是现实里无可避免的,里面所说的每一张丑恶的面孔在现实里都存在,每一句真诚的忏悔都是心声,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勇气说或写出...
評分事實總會受到記憶和情感無意識的歪麯,這本書也不能例外,對容易被人接受和原諒的一些毛病(尤其是性癖好)直言不諱,拋棄5個孩子這種事卻一筆帶過(甚至振振有詞),對他所謂“仇敵”的刻畫也是片麵且充滿陰謀論調,不能信服,讀者很容易被帶節奏。但盡管如此,盡管他的話不等於絕對事實,《懺悔錄》仍是一本前無古人的勇敢與坦誠之書
评分“唉!盧梭呀,我原以為你是個好人,你害得我好苦啊,我可不會像你這樣”
评分人需要謊言,謊言是保全本真的錶皮,盧梭是個體-社會係統中的病毒。極為強烈的被冒犯感。
评分《第一章》 這就是我所做過的,這就是我所想過的,這就是我。 不論善惡。我都同樣坦誠以言。我既不隱瞞任何惡,也不誇飾任何善。 我曾經是什麼樣的人,就把自己寫成什麼樣的人:我曾經卑鄙下流,也曾經善良仁慈,道德高尚,一如我當時所錶現的那樣。 上帝啊!我揭去瞭我內心的一切僞飾,和你眼看到的完全一樣。 請你把我無數的同類眾生召喚到我跟前來吧,讓他們聽聽我的懺悔,讓他們為我的種種墮落而嘆息,讓他們為我的種種缺陷而羞慚。 然後,讓他們每一個人在您的寶座前麵,同樣真誠地袒露自己的心靈中的秘密,看誰有勇氣說:“我比這個人好!”
评分《第一章》 這就是我所做過的,這就是我所想過的,這就是我。 不論善惡。我都同樣坦誠以言。我既不隱瞞任何惡,也不誇飾任何善。 我曾經是什麼樣的人,就把自己寫成什麼樣的人:我曾經卑鄙下流,也曾經善良仁慈,道德高尚,一如我當時所錶現的那樣。 上帝啊!我揭去瞭我內心的一切僞飾,和你眼看到的完全一樣。 請你把我無數的同類眾生召喚到我跟前來吧,讓他們聽聽我的懺悔,讓他們為我的種種墮落而嘆息,讓他們為我的種種缺陷而羞慚。 然後,讓他們每一個人在您的寶座前麵,同樣真誠地袒露自己的心靈中的秘密,看誰有勇氣說:“我比這個人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