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西之争

古今中西之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甘阳
出品人:
页数:257
译者:
出版时间:2012-1
价格:30.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39637
丛书系列:甘阳作品
图书标签:
  • 甘阳
  • 思想史
  • 八十年代
  • 文化
  • 文化史
  • 当代中国思想论争
  • 哲学
  • 社会
  • 历史
  • 文化
  • 哲学
  • 中西比较
  • 思想
  • 文明
  • 争论
  • 古今
  • 学术
  • 社会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古今中西之争(第2版)》内容简介:“现代性”问题必然会对正在思考中国现代化之路的中国知识分子造成极大的困惑,因为它意味着:现代化的进程并不只是一套正面价值的胜利实现,而且同时还伴随着巨大的负面价值。自由,民主,法制这些基本的正面价值实际上都只是在商品化社会中才能顺利地建立起来的,但是商品化社会由于瓦解了文化传统而必然造成“神圣感的消失”,尤其商品化社会几乎无可避免的“商品拜物教”和“物化”现象以及“大众文化”的泛滥,更使知识分子强烈地感到在现代社会中精神生活的沉沦、价值基础的崩溃。人类在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最根本二难困境正在于此。

儒学在现代世界中的位置乃在于:在一个工具理性必然占主导地位的工商社会和技术时代,毫不动摇地继续坚持价值理性的关怀、维护人文文化的传统和活力,并全力向着人文研究的方向去开展自己新的形态、新的境界。这样一种立场,可以称为“一种具有批判精神的文化保守主义”。

作者简介

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 研究员。

研究领域: 政治哲学、西方思想史、大学理论

近年论著:《政治哲人施特劳斯》,牛津大学出版社,2003

《中国大学改革之道》(与李猛合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目录信息

八十年代的现代性批判与九十年代转型(代序)
八十年代中国文化讨论五题(1985年)
古今中西之争(1985年)
从“理性的批判”到“文化的批判”(1987年)
附:卡西尔的文化哲学(1984年)
《中国当代文化意识》前言(1988年)
附:再版前言(2005年)
儒学与现代(1988年)
附录:
与查建英谈八十年代
《八十年代文化意识》答问
篇目说明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是反的学生送的,不然估计我不会特意找甘阳的书来读。 这本书倒是后半部有些意思,飞扬跋扈为谁雄。想起很多人很多事。永远在80年代闪光的那些人。 至于前边的文章,毕竟时间太久,现在看,掉书袋的部分过于繁冗,论述的部分流于一般,很多道理是对的,不过快变成陈词滥调。 ...  

评分

《古今中西之争》是甘阳的作品,他的框架概述如下: 1.五四之前为前现代化社会,五四到八十年代是前现代向现代化社会的转折,八十年代后是现代化的确立。 2.今天的现象概括起来是:“文化价值和文化理想重建的问题”。现在凸显的诸多事件总被理解为旧体制的残余,而非现代化...  

评分

——甘阳《古今中西之争》读后 过去我们过多地在强调打破、打破,在认识了自身作为人的主体性后,以摧毁一切、重估一切的理性逻辑来评判价值、建立价值,然而时至今日,在文化与价值的一片废墟上,我们发现自己早已没有了栖身之所。在我看来,当下应该强调的,是...  

评分

——甘阳《古今中西之争》读后 过去我们过多地在强调打破、打破,在认识了自身作为人的主体性后,以摧毁一切、重估一切的理性逻辑来评判价值、建立价值,然而时至今日,在文化与价值的一片废墟上,我们发现自己早已没有了栖身之所。在我看来,当下应该强调的,是...  

评分

《古今中西之争》是甘阳的作品,他的框架概述如下: 1.五四之前为前现代化社会,五四到八十年代是前现代向现代化社会的转折,八十年代后是现代化的确立。 2.今天的现象概括起来是:“文化价值和文化理想重建的问题”。现在凸显的诸多事件总被理解为旧体制的残余,而非现代化...  

用户评价

评分

八十年代的甘阳远不如现在来着节制,但却充满力量。纵使有曲折,但那一代人的笑与泪,忧与思始终指引着未来学人的道路。借用文中一句话:天不负我辈,我辈安负天?!

评分

外国哲学所,洪谦文革中唯一一个没有被改造的哲学家,文革后国际分析哲学的中心人物之一。让学生跟上世界学术潮流这一点来说,不能不说高瞻远瞩,功不可没。但是终归学生是那个年代的文人上来的,避免不了的酸腐与肤浅。所以造就了一帮欧陆哲学的“妖孽”。他们自视甚高,也许在那个年代文化刚解禁,他们的很多声音是振聋发聩的,但是当今天大家沉下心来踏实做学问的时候。相比之下,他们会显得浮躁了些,不无“有学识的无知”之嫌。所以当年他们那帮人现如今各个转行的不在少数。这样说来,国内学术界看似繁华的场面还是不免水肿的原因就凸显出来了,毕竟我们闭关太久。如果非要说那个年代的文化青年(我觉得还不能算是严格意义的学者)留下什么有价值的东西话,就是他们翻译的那些书,只是这个工作早有人做,只不过没弄那么大动静罢了!

评分

80年代人好吹牛逼。

评分

比起正篇,作为附录的那篇对谈倒是更有趣些,毕竟时空环境转换后很多东西就又感觉不是那般迫切。当然东西之辩还是古今之争其实真的很必须么?还是我们究竟是如何实现现代化的问题?想到陈奕迅一首歌《第五个现代化》,当然那更物质,可精神呢?

评分

收录了甘阳不同时期代表性的论述与对话,反映了他及这一代文化人八十年代至今的转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