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鍾書(1910-1998),字默存,號槐聚。中國現代著名的學者和作傢。1932年在清華大學結識後來的夫人楊絳,次年畢業,赴上海光華大學執教。1935年與楊絳完婚,然後同赴英國留學。兩年後以《十七十八世紀英國文學中的中國》一文獲副博士學位,後隨妻子楊絳赴法國巴黎大學從事研究。1938年,他被清華大學破例聘為教授,次年轉赴國立藍田師範學院任英文係主任,並開始瞭《談藝錄》的寫作。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發,睏於上海,在震旦女子文理學校任教,其間完成瞭《談藝錄》、《寫在人生邊上》的寫作 。抗戰結束後,任上海暨南大學外文係教授兼南京中央圖書館英文館刊《書林季刊》編輯。在其後的三年中,作品集《人·獸·鬼》、小說《圍城》、詩論《談藝錄》相繼齣版,在學術界引起巨大反響。1949年迴到清華任教;1953年調到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其間完成《宋詩選注》,並參加瞭《唐詩選》、《中國文學史》(唐宋部分)的編寫工作。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受衝擊,當年11月與妻子一道被派往河南“五七乾校”。1972年3月迴京,8月《管錐編》定稿。1979年,《管錐編》、《舊文四篇》齣版。1982年起擔任中國社科院副院長、院特邀顧問;1984年《談藝錄》補訂本齣版;次年《七綴集》齣版。1998年12月19日,錢鍾書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錢鍾書先生是學貫中西的著名學者,本書收錄他的學術論文七篇:《中國詩與中國畫》、《讀〈拉奧孔〉》、《通感》、《〈林紓〉的翻譯》、《詩可以怨》、《漢譯第一首英語詩〈人人生頌〉及有關二三事》、《一節曆史掌故、一個宗教寓言、一篇小說》。書中廣徵博引,就藝術與文學的比較對照、中外文化的交流影響探討文學創作及翻譯的規律,論述精闢,語言雋永。這次印行的是經作者親自修訂增補的定本。
本书名取自古代“五缀衣”、“七缀钵”等名目,意为拼凑而成,在钱老的书集中,当属认知度、影响力较小的。然而书中文章多有古今中西的旁证博引,行云流水的起承转合。更让人敬仰钱老的学富五车。鉴于本人腹中空空,读来甚是吃力。 《中国诗与中国画》意在阐明中国传统...
評分观点1: 风气是创作里的潜势力,是作品的背景。风气:对作品的褒贬好恶、标准、提出要求、作者周围风气,这种风气如果能持续,则是传统➡️惰性➡️习惯➡️规律。传统也有弹性,因而不得不变,不断的破例,实际上作出的妥协是来迁就演变的事物。批评史上把这类权...
評分 評分这种书……我之所以会刊…… 纯粹为了了解“卧槽这才是真正的大师”。 这个年头伪大叔多,伪大师更多, 有的连大湿都混不上, 却沽名钓誉, 更可悲可耻的是后面还有一群捧哏的和一群真认为其很牛叉的。 什么叫真牛叉,钱钟书才叫真牛叉。 《围城》对他而言,不过游戏之作。
評分读书笔记235:七缀集 属于杂凑的一本集子,主题也没太多相关性。 商务出的林纾翻译集手头倒是有几本,看了个开头就不愿意读了,明显感觉是删节本,看作者说他不到删节,给凭空给你加内容进入,这已经不是翻译了,是再次创作了。民国时候鲁迅就写了好几篇吐槽翻译的文章,钱小时...
老早讀過寫林紓的那篇,先前是因為讀林譯讀得有味,其後找到的這篇,記得是在“林譯小說叢書”的《林紓的翻譯》一書裏。四月份見到此書,快讀兩遍,實在愜意。隻是手頭沒有中華本的《管錐編》,相互對應方麵還是非常不易。可見另需購入一冊三聯本。對於錢的文風,從與《管錐編》的對比來看,那種鋪滿的引用確有炫耀之嫌。然而偶爾翻開,某事於某書言之,“哦,原來如此”,這種索引的做法在《管錐編》裏便顯得貼切而有用瞭。又,頁38,“物質的畫”後缺半個引號;頁76注14,“凱塞”應為“凱塞”之誤。
评分老文青的文評深不可測不可褻而讀之
评分所言在理,舉例方顯真功夫。
评分武裝起來去讀它,然後覺著自己突忽又強大些
评分大師就是大師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