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史研究译丛》精选当今海外一流学者有关近现代上海史研究的经典之作,可读性和学术性兼具,并由国内专家翻译。海外学者以独特视角、独有材料和独到见解,对上海历史作出有别于以往的解读,内容涉及上海道台、警察、妓女、工业家、侨民、同乡会、救火会、苏北人等众生相。
在老上海的记忆中,“歹土”是指沪西一带歹徒出没之地。1937年至1941年,日本侵略军、汪伪傀儡政权、外国租界当局、国民党政府等各种势力在上海纠缠在一起,形成复杂而又紧张的关系。沪西歹土便经常发生暗杀等恐怖活动,又整日 充斥着赌博等城市犯罪。作为美国的中国学研究大家――魏斐德的一部力作,作为海外上海史研究领域的一部名著,本书以独特的视角、翔实的材料、深入浅出的语言,生动再现了上海这一段特殊而又艰难的岁月,使上海的战时恐怖活动和城市暴力犯罪,如银幕展示般映现在读者眼前。
1937年11月后,日本占领当局和日本人扶持的汪伪政权占领了除苏州河以南的公共租界区域和法租界以外的整个上海!(苏州河以北的公共租界区域在1937年11月后已被日本人全部占领) 苏州河以南的半个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在英美法等国的控制之下维持了4年零20多天,这一时期就是上海近...
评分1937年11月后,日本占领当局和日本人扶持的汪伪政权占领了除苏州河以南的公共租界区域和法租界以外的整个上海!(苏州河以北的公共租界区域在1937年11月后已被日本人全部占领) 苏州河以南的半个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在英美法等国的控制之下维持了4年零20多天,这一时期就是上海近...
评分37年日本人强势进入上海这个舞台,武力配角变主角。 国、伪、日、沪上本土黑社会,为了各种精神和物质上的利益分歧,残酷、反复厮杀。而西方势力,本来能起到维持底线的西方势力(也就是租界之所以建立),因战时处于自身难保,而缺位了。于是上述几个势力厮杀更加激烈、血腥...
评分1937年11月后,日本占领当局和日本人扶持的汪伪政权占领了除苏州河以南的公共租界区域和法租界以外的整个上海!(苏州河以北的公共租界区域在1937年11月后已被日本人全部占领) 苏州河以南的半个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在英美法等国的控制之下维持了4年零20多天,这一时期就是上海近...
评分魏斐德的这本小书虽然篇幅短,但却是大开眼界。看完才深深领会了王老师的那句名言:“我是流氓我怕谁!” 按照这本书里的描述,1937-1941年的上海比二十世纪初的西西里更血腥,比三十年代的芝加哥更传奇,更适合成为黑帮,侦探,教父,政客,警察,间谍和各种乌七八糟的意识形...
魏斐德是个人精.这书里悄无声息地暗示你,汪兆铭实在是理想中的好人,却在30-40年代的大混乱背景下无力回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工部局要维持租界的风平浪静;伪警察(比如卢英他们)要多捞油水,扩大地盘;青帮要在畸形盛世做大做强;日本人要扎下根;戴笠要多多杀汉奸和日本人;上海市长要对中产阶级市民的安全有交代;西洋列强则在重庆和南京中间和稀泥.于是,上海的公共租界-法租界与沪西歹土之间各种为公为私的暴力恐怖犯罪简直成了家常便饭,习以为常的事.直到1941年12月7日之后,就像黑色幽默一样,日军的完全统治反而使得上海获得一种表面能够维持的"长久"和平了.
评分现在看来毕竟深度还是欠缺:缺乏人类学和社会学的分析视角,并没有深入地了解恐怖活动/犯罪/暴力的内在逻辑以及其与“城市”空间/阶层/文化形成的互动。
评分对认清流行的发展第三产业的舆论有较大指导意义
评分其实这本书不是关于歹土本身的研究著作, 作者更聚焦813到太平洋战争爆发这几年里上海的恐怖活动和犯罪浪潮,进而反映重庆,汪伪,日本人和租界当局之间的角力,作者似乎想说明这一时期整个上海都是歹土, 而不只是限于沪西一隅。
评分没想到,抗战前期,军统针对日伪的秘密战也很激烈和残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