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史研究译丛》精选当今海外一流学者有关近现代上海史研究的经典之作,可读性和学术性兼具,并由国内专家翻译。海外学者以独特视角、独有材料和独到见解,对上海历史作出有别于以往的解读,内容涉及上海道台、警察、妓女、工业家、侨民、同乡会、救火会、苏北人等众生相。
在老上海的记忆中,“歹土”是指沪西一带歹徒出没之地。1937年至1941年,日本侵略军、汪伪傀儡政权、外国租界当局、国民党政府等各种势力在上海纠缠在一起,形成复杂而又紧张的关系。沪西歹土便经常发生暗杀等恐怖活动,又整日 充斥着赌博等城市犯罪。作为美国的中国学研究大家――魏斐德的一部力作,作为海外上海史研究领域的一部名著,本书以独特的视角、翔实的材料、深入浅出的语言,生动再现了上海这一段特殊而又艰难的岁月,使上海的战时恐怖活动和城市暴力犯罪,如银幕展示般映现在读者眼前。
这书选定的研究主题其实很有意思,以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的上海诸多暗杀、刺杀事件为主线,管窥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市民生活。重庆国民党政府和南京伪政权(亲日)分别在英美和日本势力的支持下,以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务处)、法租界和沪西(极司非尔路76号)为阵地展开了种种激烈...
评分魏斐德的这本小书虽然篇幅短,但却是大开眼界。看完才深深领会了王老师的那句名言:“我是流氓我怕谁!” 按照这本书里的描述,1937-1941年的上海比二十世纪初的西西里更血腥,比三十年代的芝加哥更传奇,更适合成为黑帮,侦探,教父,政客,警察,间谍和各种乌七八糟的意识形...
评分对于战时上海的研究还不是很充分,本书可以说是填补了一个空白。至少能在学术史上留下一笔。魏的书是描述性的,但是有一条主线,这应该就是学术著作的最起码的要求吧。 羡慕作者能阅读到我们不能读到的档案~——做了学术才发现档案真的很重要啊
评分对于战时上海的研究还不是很充分,本书可以说是填补了一个空白。至少能在学术史上留下一笔。魏的书是描述性的,但是有一条主线,这应该就是学术著作的最起码的要求吧。 羡慕作者能阅读到我们不能读到的档案~——做了学术才发现档案真的很重要啊
评分最近很喜欢看海外汉学书,上海古籍这一套《上海史研究译丛》便是好东西。觉得这些人的共同特点是严谨,这个从注释就能看出来了。魏老的书故事性不如史景迁、文笔华丽不如宇文所安、叙事戏剧感不如孔飞力,但是其自小见大的工夫却是第一流的。 单说《上海歹土》这个译名...
老魏真是叙事史学的代表,引用的很多材料的确是常人难以看到的。但是过多的叙述和引用材料也难免让人怀疑最后argument 的准确性和可检验性。
评分其实这本书不是关于歹土本身的研究著作, 作者更聚焦813到太平洋战争爆发这几年里上海的恐怖活动和犯罪浪潮,进而反映重庆,汪伪,日本人和租界当局之间的角力,作者似乎想说明这一时期整个上海都是歹土, 而不只是限于沪西一隅。
评分对认清流行的发展第三产业的舆论有较大指导意义
评分对不起,不管那条评论把老魏您捧得多么高,不管像史景迁一样给小历史营构多少种写法,我还是很难觉得这本书又把什么东西穿透了历史的烟云也好尘封也好给刨出来了……历史当然可以有很多种写法,但是对于自以为还有点操守和追求的我们来讲也不至于把一本事实上并不精彩的杀手侦讯录叫做“大作”来供我们顶礼膜拜吧~anyway,还有一本上海警察,也许读完才好给魏克曼一个更靠谱的评价。不过单就歹土来说,神马是歹土?仅仅是沪西吗?空间格局紊乱为啥租界一次又一次地乱入?为什么同样是华界的南市会和沪西迥异,你无非就是提了一句,我想知道机制啊机制在哪里,为啥非得把特务所建在极斯菲尔路你说啊为什么?大概我们已经太久不习惯听故事(王氏之死不是被某同学吐槽了吗?话说回去,吐得好),就这样“娓娓道来”我只想很不客气地问您糊弄谁呢?
评分作者在p68说黄道会头目常玉清被暗杀于南京,可是我查了维基后,相关信息都是指明常是于抗战胜利后被蒋处决的,这史料问题好大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