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然理性界限内的宗教

纯然理性界限内的宗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德] 伊曼努尔·康德
出品人:
页数:189
译者:李秋零 注释
出版时间:2012-1-1
价格:32.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300149479
丛书系列:康德文集·注释本
图书标签:
  • 康德
  • 哲学
  • 宗教
  • 西方哲学
  • 李秋零
  • 德国观念论
  • 德国古典哲学
  • 德国
  • 宗教哲学
  • 理性主义
  • 康德
  • 批判哲学
  • 信仰与理性
  • 道德宗教
  • 先验哲学
  • 人类认知界限
  • 宗教伦理
  • 形而上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纯然理性界限内的宗教(注释本)》主要内容简介:如果不考虑《康德书信百封》,《纯然理性界限内的宗教》是我翻译的第一部康德著作,早在计划翻译《康德著作全集》之前就已经于1997年以《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为书名由香港卓越书楼出版。后来,这个译本还出了大陆版和台湾版。当时译出初稿后,曾送邓晓芒先生审校。邓晓芒先生认真地对照原文通读了全部译稿,并根据他对康德哲学的理解,毫不客气地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这些意见大多数都被我吸取。可以说,无论是就翻译而言,还是在对康德哲学的理解上,我都因这次机会而从邓晓芒先生那里受益良多。学界的一些朋友偶尔谈邓译和李译的区别,而我要说的是,我在康德著作的翻译上受到邓晓芒先生的很大影响,因而对邓晓芒先生是始终怀有感激之情的。

作者简介

康德(1724~1804):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思想分为“前批判时期”与“批判时期”。在前批判时期,以自然科学的研究为主,并进行哲学探究。在批判时期,“批判”地研究人的认识能力及其范围与限度。主要著作有《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等。

目录信息

科学院版编者导言
第一版序言
第二版序言
第一篇 论恶的原则与善的原则的共居或论人性中的根本恶
第一章 论人的本性中向善的原初禀赋
第二章 论人的本性中趋恶的倾向
第三章 人天生是恶的
第四章 论人的本性中恶的起源
总的附释:论重建向善的原初禀赋的力量
第二篇 论善的原则与恶的原则围绕对人类的统治权所进行的斗争
第一章 论善的原则关于对人的统治权的律法要求
一、善的原则的拟人化了的理念
二、这一理念的客观实在侄
三、这一理念的实在性方面的困难及其解决
第二章 论恶的原则在对人类的统治权上的律法要求和两种原则彼此之间的斗争
总的附释
第三篇 善的原则对恶的原则的胜利与上帝的国在地上的建立
第一章 关于善的原则在尘世建立上帝的国时取得胜利的哲学观念
一、论伦理的自然状态
二、人应该走出伦理的自然状态.以便成为伦理共同体的一个成员
三、一个伦理共同体的概念是关于遵循伦理法则的仁帝子民的概念
四、一种上帝子民的理念只能(由人主持而)以一个教会的形式来实行
五、每一个教会的宪章都是从一种历史性的(启示)信仰出发的。这种信仰可以称之为教会信仰,它最好是建立在一部《圣经》的基础之上
六、教会信仰以纯粹的宗教信仰为最高的诠释者
七、教会信仰逐渐地过渡到纯粹的宗教信仰的独自统治,就是接近上帝的国
第二章 关于在地上逐步建立善的原则的统治的历史观念
总的附释
第四篇 论善的原则统治下的事奉和伪事奉,或论宗教与教权制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按语:《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Religion within the bounds of bare reason,1793)》这书名似乎暗示理性之外仍然有物存在:启示,抑或历史性的宗教经验?不。康德认为信仰的核心是道德和实践理性,但凡启示和历史经验能触及的东西,理性也必然能够触及(理性优先于历史)。...  

评分

QL: 你那篇论康德之对恶的立论,从你的博客上看到了,这确实是鞭辟入里的将康德的道德论与基督教道德论作一番比较的很好观察视角。康德这篇论述,在上个学期我们的读书班上,也一起读过。我想,你区别了康德的道德恶与基督教的罪的概念,强调基督教的罪概念是宗教意义上...  

评分

单单只看这部作品,会觉得康德老人家的论证思路怎么这么奇怪而牵强,比如谈到人性天生是根本恶(即混杂了道德律令以外的其他动机,如自利),但这种根本恶又一定是人自由选择的,因而自己需要为这种根本恶负责;又进一步谈到在这种根本恶的土壤上,人怎么有可能成为全善?看起...  

评分

单单只看这部作品,会觉得康德老人家的论证思路怎么这么奇怪而牵强,比如谈到人性天生是根本恶(即混杂了道德律令以外的其他动机,如自利),但这种根本恶又一定是人自由选择的,因而自己需要为这种根本恶负责;又进一步谈到在这种根本恶的土壤上,人怎么有可能成为全善?看起...  

评分

1 本文可看作实批的续作。实批中已然提出了三个公设,至善的理念等,而它们服务于实践时的具体规定表现为宗教则在此书中得到了阐发,即纯然理性限度内的宗教。 2 康德仍然是以人/理性的有限性为出发点: 不同于谢林和黑格尔明确地提出要认识上帝。康德的上帝显然不符合大众对宗...  

用户评价

评分

信仰道德化,理性化。为了体系的完整,又离不开上帝。

评分

厘清宗教和人性善恶的关系,简单的否定宗教,语言相对温和!

评分

厘清宗教和人性善恶的关系,简单的否定宗教,语言相对温和!

评分

对照英译本比较仔细地读了一遍,李老师在一些细节上的翻译也许还是有错误,总体行文也有一些润色的空间。【1】从问题源流上来说,我们可以先追溯到《游叙弗伦》:是神所喜好的事物为正义,还是事物本身是正义的才为神所喜好?这直接关系到一个人虔敬的实质:是当上帝忠实的仆人,专注于义务;还是当上帝的宠儿,想着借助特殊的手段和仪式来取悦上帝?康德当然选择前者:任何以取悦上帝为最终目的的手段,在确定性上都要陷入虚无,这只是理性的幻想。正当地方式是遵循义务而行动,然后对上帝施加的神恩和救赎仅仅怀以希望——是从德行走向蒙恩,而非由蒙恩开启德行。【2】第一篇论文是考察康德伦理思想发生学的重要资料,涉及意志的二分和“disposition”(意念)概念的引入,以及善恶的根本性。

评分

非常精彩,不亚于三大批判。而且文章颇让人起兴,对基督教充满好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