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現代文學的起源》並非學院派式的文學史專著,而是理論批評隨筆的結集。1980年齣版之後,至今已再版25次,成為後現代批評經典著作。作者通過對文學現代性的批判來剖解現性,分彆探討“風景”、“內心”“自白”、“病態”、“兒童”及“敘述方法”等日本現代文學獨有特性的形成過程,挖掘文學現代性的起源提示現代文學與現代民族國傢的共生關係。
現代文學一旦確立瞭自身,其起源便被忘卻。忘卻的結果就使得人們相信這一文學的基本觀念具有曆史普遍性,這一普遍性也就獲得瞭不證自明的霸權地位,由此排斥任何“非現代性”的事物,對任何前現代的事物進行肆意的分割、顛倒和重組。
“风景一旦确立之后,其起源就被忘却了。这个风景从一开始便仿佛像是存在于外部的客观之物似的。其实,毋宁说这个客观之物实在风景之中确立起来的。” 经由“透视法”而从山水变为风景,正如文学中“写实”的诞生,“自然主义”也并非是自然的。 柄谷行人在这本书里要做的,...
評分《起源》的中译本越来越多,之前大陆译本都是根据柄谷88年的初版为底本译出,而定本却迟迟没有引进。定本相较于初版,柄谷的改稿幅度是非常大的,因而看到这本作为第一本《起源》定本的中文译本几乎没有犹豫就买回来了。 说实话有点失望,文中许多句子从语法构成上就读不通,比...
評分 評分 評分《类型的死灭》笔记 大冈升平强调,在漱石写作初期作品的时期(1905年)里,世间还有一种并非小说、诗,而应称为“文”这样一种已被忘却了的类型存在(《小说家夏目漱石》)。 存在着一种既不“人情”(浪漫派)也不“没有人情”(自然主义)的“非人情”。简单说,这就是幽...
柄榖說話比較繞——舉許多例子就為論述一個用西方理論術語很容易講清的問題,日本人在身份認同、主體意識上果然夠糾結。
评分重讀。六七十年代日本反抗日美安保協定失敗,左翼活動退潮,知識分子退迴書齋(中國是九十年代),柄榖在此基礎上反觀文學與政治關係,認為十九世紀以來現代文學的形成與國民形成過程一緻。日本(及中國)現代文學中所寫內在自我並非古已有之,自我自白不過是西方基督教懺悔傳統的産物(自白決非悔過,而是弱者試圖以柔弱姿態獲得道德優勢,尼采《論道德的譜係》)。西方風景畫並不比中國日本山水畫、土耳其細密畫(《我的名字叫紅》)更接近真實,不過是西方透視法的體現,是為認識型的改變。前現代文學並非無深度,感受到深度亦是透視法,並在此基礎上對過去文學進行檢選重構;言文一緻是對文(漢字)的壓抑,兒童的發現是現代國傢教育製度的産物,病和醫學性的身體是現代西方醫藥治療製度的産物。裝置的顛倒是範式的轉變,風景的發現也是政治的發現。
评分尼采說:基督教需要病態,這與希臘精神需要過剩的健康大緻一樣
评分又是一個讀通瞭康德、黑格爾、馬剋思後化用的學者。
评分柄榖說話比較繞——舉許多例子就為論述一個用西方理論術語很容易講清的問題,日本人在身份認同、主體意識上果然夠糾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