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加•斯诺,美国著名记者。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董乐山,翻译家,作家。生于浙江省宁波市。1946年冬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国文学系。译作《第三帝国的兴亡》(合译)、《一九八四》《西方人文主义的传统》《红星照耀中国》等均有广泛影响。
昔日他乡如梦乡,回首四顾心茫然 那是一段最璀璨的岁月,那些日子那块土地上的人们,都有着孩子般晶亮的眼睛,纯真而质朴的笑容,简单而纯粹的梦想。 斯诺,这位“中国人民的美国朋友”,在那个动荡充满未知的年代,孤身前往被一群称作“赤匪”人们所占据的根据地,用他旁观者...
评分自然、生动、有生活、有激情。这是我读完这本书以后,笔记本上留下的几个关键词。 SNOW是我们从小就在历史书上学到的人物,真正读了这本书,才发现他和历史书上给人的印象完全不同。与其说他是一个“被统战”的对象,我倒更愿意相信,在那个年代,他是一个发自内心尊敬、热爱红...
评分 评分因为《毛泽东传》里的很多材料来源于这本书,所以就找来看了。 突然很喜欢看这些书,并不是我一下子变得有多红多正,而是因为在这个时代,很难再找到这么朴实的文字,更难再找到文字对象这么朴实、单纯、可爱的人们,以及这样一个有理想、有干劲、“知道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也...
评分因为曾经的新闻理想才读又这本书,总体还行,斯诺文笔不错。但以红区人的视角来描述这支队伍,也未必百分百真实可靠。
评分港开始,斯诺;8月15日 读到103页,很棒的书,很生动的过去。8月16日,看到163页,“他(陈独秀)的小资产阶级的本性使他陷于惊惶和失败。”还有毛的死里逃生。到第五篇长征。8月17日,长征,飞夺泸定桥,200页。8月20日,看到328页,一位叫季邦的同志嘱咐斯诺,不要在书上把他的名字写错,因为外国朋友如果知道红军里有个叫“鸡巴”的人,影响不好。;8月21日看完此书,最后讲张学良的一段快进了。很有趣的一本书。(完)
评分毛那一段真是 我噗啊!
评分很多动人的细节,当年的故事,是该读一读。同样的年纪,他们在做什么,而我们呢??
评分我当年居然买的是半价书,实在超值,那家东大院门口的书店早己关门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