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峨嵋山古刹中的青年学子到誉满全球的汉学大师,身为瑞典人的马悦然用自己的第二母语――汉语,带领读者穿越不同时空,领略一种同样植根于中华文化的异国游子的拳拳乡思。
马悦然
1924年出生于瑞典南方。1946年进入斯德哥尔摩大学,跟随着著名的瑞典汉学家高本汉先生学习古代汉语和中国音韵学。1948年大学毕业,到中国四川做方言调查。1950年和陈宁祖女士结婚,当年秋天返回瑞典。1952年在斯德哥尔摩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56年1958年任瑞典驻中国大使馆文化秘书。先后执教于伦敦大学中文系、澳洲国立大学中文系、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中文系,1990年退休。1975年当选瑞典皇家人文科学院院士,1985年当选瑞典学院院士(即“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1987年当选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1980到1982年,1986到1988年两度当选欧洲汉学协会主席。
1965年以来,马悦然把中国古代、现代和当代的文学作品翻译成他的母语――瑞典文。他的译作包括:《诗经》(一部分)、《楚辞》(一部分),大量的汉代诗歌,唐诗,宋诗,宋词,元曲、新文化运动以来的诗人郭沫若、闻一多、艾青、臧克家等的作品,以及朦胧诗人北岛等人的诗歌。此外,他还翻译了《水浒传》、《西游记》和沈从文、李锐等现当代作家的作品。
另一种乡愁 □ 张素闻 这是瑞典人马悦然的一本中文书,淡绿的封面,简单的方块字“另一种乡愁”、“瑞典马悦然”,简单的汉语拼音“lingyizhong xiangchou”,影影绰绰印出年轻时候的马教授与他的中国妻子,高高瘦瘦的马悦然与面如中秋之月的陈宁祖1950年在香港,一个西装革履...
评分 评分这可以算是马悦然的一部回忆录,马悦然这个名字近来因为他是“诺贝尔奖评委会”唯一懂中文的人而备受关注。 只有一个不自信的人才会在意别人对他的看法,一个国家也是,可能许多外国了也了解中国人的这点心思,看看广告就知道,一些平常的用品也喜欢用外国人代言,喜欢用外国...
评分赵元任的主张 50年代有提倡文字改革的人建议把古代的文献“译”成拼音。赵元任在1957年8月的《光明日报》上讲了个故事: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
瑞典人的中国乡愁,感人
评分当年马悦然跟着高本汉学中文的第一本“课本”竟是《左传》……从马悦然笔下得见上个世纪的许多故事和传奇。文章写得真切,有些还挺有趣。恩汉学也是个奇妙的世界。
评分简洁又可爱的中文。对非中国籍的汉学家无比敬佩。
评分这个老头子…
评分当年马悦然跟着高本汉学中文的第一本“课本”竟是《左传》……从马悦然笔下得见上个世纪的许多故事和传奇。文章写得真切,有些还挺有趣。恩汉学也是个奇妙的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