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醫療史 社會史 曆史 梁其姿 醫療 中國 社會 中國研究
发表于2025-02-22
麵對疾病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關於本書
本書凝結瞭著者近二十年來近世醫療社會史研究的心得,側重考察醫學知識的建構與傳播、醫療製度與資源的發展、疾病觀念的變化與社會的關係。著者跳齣傳統的醫史研究,試圖發掘醫療史與近世中國社會與文化曆史息息相關的曆史。由於醫學知識的傳播,不同社會階層所獲得的醫療資源也相當豐富,其中女性作為醫療者的角色不容忽視。另一方麵,明清以來國人對各類疾病與療法的觀念也隨著上述的變化而改變。近世中國醫療史所呈現的社會理性,與近代西方所呈現者並不相同,中西醫的相遇與融閤,激蕩齣色彩紛呈的社會文化意涵。這一融閤的過程,至今依然在持續。
http://site.douban.com/widget/notes/283957/note/194005236/
關於作者
梁其姿,香港大學曆史係學士,法國巴黎高等社會科學研究院曆史學博士。1982至2008年任職颱北中研院,曾先後任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曆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颱灣大學曆史係兼任教授。2008—2010年任香港中文大學曆史係講座教授, 2011年起任香港大學人文社會研究所所長兼講座教授。2010年被選為中研院人文組院士。早年研究明清慈善組織,著有《施善與教化》(1997)一書。近年專注於醫療史, 著有《中國麻風病史》(英文, 2009)一書, 並主編《女性與醫療》(英文, 2006)、《東亞華人社會近代健康與衛生史》(英文,2010)等書。
:R-092
評分假期讀完的第三本書。
評分最初的疾病命名多是癥狀描述,隨著人們對癥狀的認識深入,以及新的關聯的建立,病名也會隨著變化,或者說,是同樣的病名指嚮瞭不一樣的癥狀(甚至病因)。疾病的定義和分類在很長一段時間是社會文化之事,而非生物之事。藉此,作為應對疾病的醫療,也不是純粹的醫學之事。時至今日,醫療實踐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經驗的映現,科技的進步拓展瞭人們對疾病的視野,豐富瞭應對疾病的資源,也拔高人們對醫療的期待,不過有時候,是不閤理的期待。
評分:R-092
評分序和前三章看得真是熱血沸騰,但一旦習慣瞭提問的設定一切就又順理成章瞭起來
梁其姿的这本书其实是论文集,搜集了她20多年来散见各处的论文,根据内容分成三编。第一编是医学知识的建构与传播,主要说宋、元、明、清中医知识构建和流传机制的社会史分析,以及晚清以来中西医学知识接触后的冲突和交流。 第二编讲宋、元、明、清医疗制度和资源的发展,讨论...
評分(一) 梁其姿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明清社会史、近代社会文化史和中国医疗史,她的博士学位在年鉴学派的大本营、以社会史研究著称的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获得。受到她的导师Lucienn Bianco教授和Philippe Aries教授的影响,让她着眼于农民生活、小人物的生老病死等等普通民众...
評分从医疗史中发掘现代性 韩戍 和传统的政治史、思想文化史相比,医疗史研究曾经长期边缘化。因医疗史需要医学专业知识,对研究者有较高要求。一般还认为,医学有其发展的内在理路,其产生、演变与近代国家、民族的发...
評分从医疗史中发掘现代性 韩戍 和传统的政治史、思想文化史相比,医疗史研究曾经长期边缘化。因医疗史需要医学专业知识,对研究者有较高要求。一般还认为,医学有其发展的内在理路,其产生、演变与近代国家、民族的发...
評分可能因为此书为论文集,许多内容在梁教授的其他著作中也读到过,所以没有很认真的阅读这一本书。 每次读学术类著作,最期待也是最有收获的往往是序言(前言)和后记(结语)部分,这两个部分通常论述了成书的前因后果以及其内在思路,并会对这一研究方向提出许多富有启发的问题...
麵對疾病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