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藥栽培養殖與加工手冊

現代中藥栽培養殖與加工手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國中醫藥齣版社
作者:周厚瓊
出品人:
頁數:1682
译者:
出版時間:1999-05
價格:182.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800898440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中藥材
  • 中藥種植
  • 中藥栽培
  • 中藥加工
  • 現代農業
  • 藥用植物
  • 農業技術
  • 種植技術
  • 中藥炮製
  • 中藥資源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內 容 提 要

全書分緒論和上、中、下三篇。緒論闡述瞭中藥栽培養殖與加工技術、中藥與中藥資源的基本概念、分類、

特點、史略,以及中藥生産發展的方嚮和途徑。上篇為“藥用植物栽培技術”,論述瞭藥用植物栽培的理論基

礎、藥用真菌培育、藥用植物組織培養及其無土栽培、采收加工、炮製和保管技術,並按藥用部位分類具體介紹

瞭235種常用藥用植物的栽培技術。中篇為“藥用動物養殖技術”,論述瞭藥用動物養殖的基礎理論與基本方

法,以及捕收加工、炮製與保管技術,並按動物分類係統具體介紹瞭26種常用藥用動物的養殖技術。上述每種

藥用植(動)物栽培(養殖)技術,按概述、形態特徵、生物學特性、栽培(養殖)技術、組織培養、采(捕)收、産地加

工、貯藏、質量要求、現代研究開發等項目進行介紹。下篇為“中藥有效成分提取分離技術”,論述瞭中藥化學

成分與有效成分的概念、類彆與常見中藥有效成分,中藥有效成分提取分離與開發利用的相關性及其研究的

方法步驟,中藥有效成分的預試驗及其鑒彆原理,中藥有效成分的常用提取技術、分離技術及其鑒定方法,並

以生物堿、甙類為重點介紹瞭26類常用中藥有效成分的提取分離技術及其鑒定方法;每類中藥有效成分尚舉

例按結構分類、理化性質、提取分離、定性鑒彆、含量測定及開發利用等項目分彆予以介紹。書末附有附錄7則

和中藥中文名、漢語拼音名、拉丁學名、化學成分英漢名詞對照索引。

本書可供從事中藥栽培養殖、中藥材經營、中藥製藥和相關行業的人員,以及從事中藥教學、科研、藥檢等

專業技術人員使用。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總 目
緒 論
上 篇 藥用植物栽培技術
第一章 藥用植物栽培基礎
第二章 藥用真菌培育技術
第三章 藥用植物組織培養技術
第四章 無土栽培技術
第五章 藥用植物采收、産地加工、炮製與保管技術
第六章 常用藥用植物栽培技術
中 篇 藥用動物養殖技術
第一章 藥用動物養殖基礎
第二章 藥用動物捕收、産地加工、炮製與保管技術
第三章 常用藥用動物養殖技術
下 篇 中藥有效成分提取分離技術
第一章 中藥有效成分與開發利用
第二章 中藥有效成分的預試驗與鑒彆原理
第三章 中藥有效成分的提取分離技術
第四章 常用中藥有效成分的提取分離與鑒定
附 錄
索 引
目 錄
緒論
一、概述
(一)中醫藥學的偉大成就
(二)中藥栽培養殖及加工的概念與意

(三)中藥與中藥資源的基本概念、分
類及其特點
二、藥用植物栽培的發展簡史與特點
(一)藥用植物栽培的發展簡史
(二)藥用植物栽培的特點
三、藥用動物養殖的發展簡史與特點
(一)藥用動物養殖的發展簡史
(二)藥用動物養殖的特點
四、中藥生産的發展方嚮與途徑
(一)切實加強中藥産業改革工作
(二)努力探索建立中藥生産新模式
(三)因地製宜地推進藥材生産基地建

(四)大力實施中藥“名牌戰略
(五)增強中藥生産應用研究力度
上篇 藥用植物栽培技術
第一章 藥用植物栽培基礎
第一節 藥用植物栽培與環境條件
一、環境條件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二、我國自然環境概況
(一)地質條件復雜,地貌類型齊全
(二)氣候類型多樣,雨熱同季顯著
(三)土壤類型多樣,土地資源豐富
(四)生物資源豐富,門類種屬繁多
三、藥用植物栽培與氣候條件
(一)光照
(二)溫度
(三)水分
(四)空氣和風
四、藥用植物栽培與土壤關係
(一)土壤是植物生長的基礎
(二)藥用植物栽培對土壤條件的基本
要求
(三)土壤的閤理利用與改良
五、藥用植物栽培與地勢關係
第二節 藥用植物的生長發育與優質
豐産
一、研究藥用植物生長發育與優質豐産
關係的重要意義
二、藥用植物的生命周期與生長周期
(一)藥用植物的生命周期
(二)藥用植物的生長周期
三、藥用植物的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
(一)藥用植物的營養生長
(二)藥用植物的生殖生長
四、藥用植物的品質形成與影響因素
(一)藥用植物的品質形成
(二)藥用植物品質形成的影響因素
五、藥用植物的産量構成與影響因素
(一)藥用植物産量與産量構成
(二)藥用植物産量形成的影響因素
第三節 藥用植物的引種馴化
一、藥用植物引種馴化在中藥生産中的
重要性
二、引種馴化的目的與主要任務
三、引種馴化的前期準備階段
(一)正確選定引種馴化品種
(二)掌握引種馴化所需資料與製定實
施計劃
四、引種馴化的基本方法
(一)風土馴化法
(二)雜交法
第四節 藥用植物的繁殖方法與良
種繁育
一、繁殖的基本概念及其類彆
二、有性繁殖
(一)基本概念
(二)有性繁殖的基本方法
三、無性繁殖
(一)基本概念
(二)無性繁殖的基本方法
四、良種繁育與優質高産
(一)選種
(二)育種
(三)良種繁育
第五節,肥料與閤理施肥
一、肥料與藥用植物生長的關係
(一)氮元素與藥用植物生長發育的關

(二)磷元素與藥用植物生長發育的關

(三)鉀元素與藥用植物生長發育的關

(四)其他營養元素與藥用植物生長發
育的關係
(五)植物營養元素平衡與植物生長發育
二、藥物植物的營養吸收與土壤營養
(一)藥用植物的營養吸收
(二)藥用植物的土壤營養
三、肥料的種類、性能及其使用方法
(一)農傢肥料
(二)化學肥料
(三)細菌肥料
(四)微量元素肥料
四、閤理施肥與優質高産
(一)施肥原則
(二)施肥特點
(三)施肥時期
(四)施肥方法
第六節 土壤耕作與田間管理
一、選地與閤理利用土地
二、土壤耕作
三、田間管理
(一)苗期管理
(二)移栽與定植
(三)中耕、除草與培土
(四)灌溉與排水
(五)整枝與修剪
(六)摘蕾與打頂
(七)人工授粉與人工輔助授粉
(八)覆蓋、遮蔭與支架
第七節 常見病蟲害防治
一、常見中藥病害
(一)中藥病害的基本概念
(二)中藥病害的種類及其為害特點
二、常見中藥蟲害
(一)中藥蟲害的基本概念
(二)中藥蟲害的種類及其為害特點
三、中藥栽培病蟲害防治原則及措施
(一)防治原則
(二)防治措施
四、農藥在中藥上的閤理使用與監測
(一)閤理使用農藥的重要性
(二)農藥在中藥上的閤理使用
(三)農藥在中藥使用上的監測
第八節 植物激素與閤理應用
一、植物激素在中藥生産中的重要性
二、常用植物激素及其調節作用
(一)常用植物激素的種類與性質
(二)植物激素在中藥生産中的應用
三、植物激素的閤理應用與前景
(一)正確處理植物激素和中藥栽培技
術措施的關係
(二)正確處理植物激素自身與環境間
的影響因素
(三)注重多種植物激素的配閤使用
(四)注意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殘毒危害
第二章 藥用真菌培育技術
第一節 藥用真菌培育的基本知識
一、真菌與藥用真菌的概念
二、藥用真菌培育的意義與發展前景
(一)我國藥用真菌應用曆史與資源概

(二)我國藥用真菌培育曆史與發展前

三、藥用真菌的生活習性與生態環境要

(一)藥用真菌的生活習性與生活史
(二)藥用真菌的生理特點與生態環境
要求
四、藥用真菌的培育方法
(一)人工栽培
(二)發酵培育
第二節 藥用真菌培育的基本設備
與一般技術
一、藥用真菌培育的基本設備
(一)原料加工設備與裝瓶製袋及滅菌
設備
(二)接種室與接種設備
(三)培養室與培養箱
(四)乾燥設備與常用玻璃器皿及其他
設備
二、培養基的種類、組成與製備
(一)培養基的種類
(二)培養基的組成
(三)培養基的製備
三、消毒與滅菌
(一)乾熱滅菌
(二)濕熱滅菌
(三)藥物滅菌
(四)紫外綫滅菌及其他滅菌法
四、菌種分離培養與保藏復壯
(一)茵種分離培養
(二)菌種保藏復壯
五、接種與培養
(一)接種
(二)培養
六、汙染原因與綜閤防治
(一)汙染原因探討
(二)綜閤防治措施
第三章 藥用植物組織培養技術
第一節 植物組織培養的基本知識
一、植物組織培養的基本概念
二、植物組織培養的曆史與現狀
三、植物組織培養的研究內容
(一)愈傷組織培養
(二)器官培養
(三)胚胎培養
(四)花藥培養
(五)細胞培養
(六)原生質體培養
四、植物組織培養的效益分析
(一)擴大植物組織培養生産應用範圍
(二)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成本
(三)提高試管苗的繁殖效率
(四)提高試管苗的移栽成活率
(五)提高有用次生産物的有效利用率
第二節 植物組織培養的實驗設備
與基本技術
一、植物組織培養的實驗設備
二、培養基與培養基的配製
(一)培養基
(二)培養基的配製
(三)幾種常用培養基配方及其特點
三、培養材料的選擇與消毒
(一)培養材料的選擇
(二)培養材料的消毒
四、接種與培養
五、外植體的褐變及其防止
(一)褐變與褐變影響因素
(二)防止褐變措施
六、組織培養保存種質技術
(一)抑製細胞生長保存種質
(二)超低溫保存種質
第三節 植物組織培養在中藥科研與
生産中的應用
一、藥用植物離體培養再生植株的應用
二、植物組織培養産生藥效成分的應用
(一)植物組織培養産生的有用次生代
謝産物
(二)影響植物組織培養産生藥效成分
的因素
(三)植物組織培養生産應用的問題與
展望
第四章 無土栽培技術
第一節 無土栽培的基本知識
一、無土栽培的基本概念
二、無土栽培的曆史與現狀
三、無土栽培與根係功能的關係
(一)根係的形態結構
(二)根係的功能
四、無土栽培的優點與效益分析
(一)無土栽培的優點
(二)無土栽培的效益分析
第二節 無土栽培技術
一、無土栽培的設置形式與類型
(一)無土栽培的設置形式分類
(二)無土栽培基質的種類、性能與選用
處理
(三)無土栽培的栽培類型
二、無土栽培的營養液
(一)營養液的配製原則
(二)營養液的配製
(三)營養液的質量監測與管理
三、無土栽培的環境因素與管理
(一)光照及其調節管理
(二)溫度及其調節管理
(三)濕度及其調節管理
四、無土栽培的病蟲害防治
第三節 無土育苗技術
一、無土育苗的優點
二、無土育苗的基本設施
三、無土育苗的基質與營養液
四、無土育苗的培育過程與管理
第五章 藥用植物采收、産地加工、炮
製與保管技術
第一節 藥用植物的閤理采收
一、閤理采收的重要意義
(一)閤理采收與質量的相關性
(二)閤理采收與産量的相關性
二、各類植物藥材的適時采收
(一)根和根莖類藥材的適時采收
(二)全草類藥材的適時采收
(三)莖藤木類藥材的適時采收
(四)皮類藥材的適時采收
(五)葉類藥材的適時采收
(六)花類藥材的適時采收
(七)果實和種子類藥材的適時采收
(八)樹脂和液汁類藥材的適時采收
三、藥物植物的收獲年限與采收方法
(一)藥用植物的收獲年限
(二)藥用植物的采收方法
第二節 藥用植物的産地加工技術
一、産地加工的目的意義
(一)産地加工的目的意義
(二)産地加工的具體任務
二、産地加工的常用方法
(一)洗滌與清選
(二)修整與去皮
(三)蒸、煮、燙
(四)浸漯
(五)熏硫
(六)發汗
(七)乾燥
(八)其他
第三節 植物藥材的炮製技術
一、植物藥材炮製的目的意義
(一)“去粗取精”
(二)矯味矯臭
(三)轉變性能
(四)增強療效
(五)降低毒性
(六)利於調製
(七)利於貯運
二、植物藥材炮製的常用方法
(一)淨製
(二)切製
(三)炮炙
第四節 植物藥材的保管技術
一、中藥保管的重要意義
(一)保護藥材品質
(二)保證藥材數量
二、藥材的包裝技術
(一)藥材包裝的重要性
(二)藥材包裝的要求
(三)藥材包裝的種類
(四)藥材包裝的標記與標誌
(五)藥材包裝的打包與捆紮
三、藥材的儲存技術
(一)藥材儲存的重要性
(二)影響藥材質變的因素
(三)藥材儲存的變質現象
(四)藥材儲存的變質防治
(五)特殊藥材的保管技術
(六)藥材儲存的新技術新方法與發展
前景
第六章 常用藥用植物栽培技術
第一節 根及根莖類
1 人參
2 三七
3 三分三
4 大黃
5 山柰
6 山藥
7 韆年健
8 川牛膝
9 川貝母
10 川明參
11 川芎
12 天鼕
13 天南星
14 天麻
15 木香
16 太子參
17 太白貝母
18 丹參
19 牛膝
20 巴戟天
21 水半夏
22 玉竹
23 甘草
24 甘遂
25 龍膽
26 平貝母
27 北沙參
28 白及
29 白術
30 白芍
31 白芷
32 白前
33 玄參
34 半夏
35 地黃
36 西洋參
37 百閤
38 百部
39 當歸
40 硃砂蓮
41 伊貝母
42 延鬍索
43 防風
44 紅景天
45 麥鼕
46 遠誌
47 蒼術
48 赤芍
49 何首烏
50 羌活
51 附子
52 闆藍根(附:大青葉)
53 刺五加
54 鬱金
55 明黨參
56 知母
57 金蕎麥
58 澤瀉
59 南沙參
60 獨活
61 貫眾
62 前鬍
63 薑
64 盾葉薯蕷
65 秦艽
66 桔梗
67 夏天無
68 柴鬍(附:三島柴鬍)
69 黨參
70 射乾
71 徐長卿
72 高良薑
73 浙貝母
74 黃山藥
75 黃芩
76 黃芪
77 黃連
78 黃獨
79 黃精
80 常山
81 銀柴鬍
82 貓爪草
83 續斷
84 蘿芙木
85 葛根
86 紫草
87 紫菀
88 雷公藤
89 纈草
90 魔芋
第二節 全草類
1 山莨菪
2 廣蓿香
3 車前草(附:車前子)
4 長春花(附:小蔓長春花)
5 艾納香
6 石斛
7 四棱筋骨草
8 仙鶴草
9 白屈菜
10 半邊蓮
11 半枝蓮
12 肉蓯蓉
13 靈香草
14 雞骨草
15 青蒿
16 苦玄參
17 羅勒
18 金錢草
19 魚腥草
20 澤蘭
21 細辛
22 荊芥
23 香茅
24 香青蘭
25 香薷
26 穿心蓮
27 絞股藍
28 鐵角蕨
29 益母草
30 麻黃
31 顛茄草
32 薄荷
33 瞿麥
34 �香
第三節 葉類
1 木芙蓉
2 毛花洋地黃
3 蘆薈
4 羅布麻
5 腎茶
6 銀杏葉(附:白果)
7 甜葉菊
8 番瀉葉
第四節 皮類
1 肉桂(附:桂枝)
2 紅豆杉
3 杜仲
4 牡丹皮
5 厚樸
6 秦皮
7 海桐皮
8 桑白皮(附:桑葉、桑枝)
9 黃柏
10 喜樹
第五節 花類
1 丁香
2 西紅花
3 紅花
4 辛夷
5 玫瑰花
6 玫瑰茄
7 金蓮花
8 金銀花
9 洋金花
10 除蟲菊
11 菊花
12 款鼕花
13 槐花(附:槐角)
第六節 種子和果實類
1 八角茴香
2 大楓子
3 山茱萸
4 川楝子
5 女貞子
6 小茴香
7 馬錢子
8 無花果
9 天仙子
10 木瓜
11 王不留行
12 五味子
13 牛蒡子
14 烏梅
15 月見草
16 巴豆
17 白扁豆
18 瓜萎(附:瓜萎子、瓜萎皮、天花
粉)
19 肉豆蔻
20 決明子
21 豆寇
22 芡實
23 連翹
24 吳茱萸
25 佛手
26 沙苑子
27 沙棘
28 訶子
29 補骨脂
30 刺梨
31 鬱李仁
32 羅漢果
33 使君子
34 金櫻子
35 枳殼(附:枳實)
36 柏子仁(附:側柏葉)
37 梔子
38 枸把子(附:地骨皮)
39 鬍蘆巴
40 鬍椒
41 蓽茇
42 草果
43 砂仁
44 鴉膽子
45 胖大海
46 急性子(附:鳳仙花)
47 蓮子(附:蓮子心、蓮房、蓮須等)
48 益智
49 蛇床子
50 獼猴桃
51 紫蘇子(附:紫蘇葉、紫蘇梗)
52 蓖麻
53 榧子
54 檳榔
55 酸棗仁
56 蔓荊子
57 蕙苡仁
58 覆盆子
第七節 藤木及樹脂類
1 川木通
2 關木通
3 蘇木
4 鈎藤
5 檀香
6 兒茶
7 安息香
8 沉香
第八節 菌類及其他
1 雲芝
2 鼕蟲夏草
3 竹蓀
4 靈芝
5 香菇
6 茯苓
7 銀耳
8 豬苓
9 密環菌
10 雷九
11 猴頭菇
12 五倍子
13 絲瓜絡
14 海金沙
中篇 藥用動物養殖技術
第一章 藥用動物養殖基礎
第一節 藥用動物養殖與生態環境
一、生態係統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二、藥用動物的生態係統與生態平衡
(一)森林生態係統
(二)草原生態係統
(三)淡水生態係統
(四)海洋生態係統
三、動物區係與地理分布
(一)動物區係與動物地理區劃
(二)我國藥用動物區係與地理分布
四、藥用動物生活習性與習性調查
(一)食性調查研究
(二)生境調查研究
(三)行為調查研究
第二節 藥用動物的引種與馴化
一、藥用動物的引種
(一)引種的重要意義
(二)引種藥用動物的捕捉
(三)引種藥用動物的檢疫與運輸
二、藥用動物的馴化
(一)馴化的重要意義
(二)藥用動物馴化的基本理論與方法
(三)藥用動物馴化的具體措施
第三節 藥用動物的飼養技術
一、藥用動物的飼養特點與飼養方式
(一)藥用動物的飼養特點
(二)藥用動物的飼養方式
二、藥用動物的飼料組成與飼料供給
(一)飼料作用與“食物鏈”
(二)藥用動物飼料的組成與供給
三、藥用動物的飼養管理與注意事項
(一)飼養製度的建立與注意事項
(二)飼養管理的實施與注意事項
四、藥用動物飼養新技術的發展與應用
(一)飼養環境
(二)飼料營養
(三)自動係統
第四節 藥用動物的繁殖與育種
一、藥用動物的繁殖
(一)動物繁殖的外界影響因素
(二)繁殖過程的飼養管理工作
(三)提高藥用動物繁殖效果的舉措
二、藥用動物的育種
(一)遺傳基本規律
(二)個體變異規律
(三)質量遺傳與數量遺傳
(四)選擇與配種
(五)交配
(六)培育
第五節 藥用動物的疾病防治
一、藥用動物常見疾病的分類與緻病因

(一)常見疾病分類
(二)常見緻病因素
二、藥用動物常見疾病的防治
(一)傳染病的傳染過程
(二)傳染病的流行特點
(三)綜閤性的防疫措施
第二章 藥用動物捕收、産地加工、炮
製與保管技術
第一節 藥用動物的閤理捕收
一、閤理捕收的重要意義
二、藥用動物的閤理捕收
第二節 藥用動物的産地加工技術
一、産地加工的目的意義
二、産地加工的常用方法
第三節 動物藥材的炮製技術
一、動物藥材炮製的目的意義
二、動物藥材炮製的常用方法
(一)淨製
(二)切製
(三)炮炙
第四節 動物藥材的保管技術
一、動物藥材閤理保管的重要性
二、常用動物藥材的保管技術
(一)動物藥材保管中常見的變質現象
(二)常用動物藥材的保管儲藏
(三)動物藥材保管儲藏的新技術與新
發展
第三章 常用藥用動物養殖技術
1地龍
2全蠍
3牡蠣
4珍珠
5蜈蚣
6土鱉蟲
7海馬
8哈蟆油
9蟾酥
10鱉甲
11龜甲
12蛤蚧
13蘄蛇
14金錢白花蛇
15.蝮蛇
16烏梢蛇
17烏骨雞
18刺蝟皮
19穿山甲
20熊膽
21水獺肝
22靈貓香
23麝香
24鹿茸
25牛黃
26羚羊角
下篇 中藥有效成分提取分離技術
第一章 中藥有效成分與開發利用
第一節 中藥有效成分及其研究的重
要性
一、中藥化學成分與有效成分
(一)中藥化學成分與有效成分的基本
概念
四、實例
蛋白質類
一、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分類與性質
(三)主要用途
二、常用提取分離方法
(一)有機溶劑分級沉澱法
(二)無機鹽分級沉澱法
(三)PH分級沉澱法
三、常用鑒定方法
(一)常用定性方法
(二)常用定量方法
四、實例
第十節 天然色素的提取分離與鑒定
一、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分類與性質
(三)主要用途
二、常用提取分離方法
(一)常用提取方法
(二)常用分離方法
三、常用鑒定方法
(一)常用定性方法
(二)常用定量方法
四、實例
第十一節 有機酸類的提取分離與鑒

一、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分類與性質
(三)主要用途
二、常用提取分離方法
(一)有機溶劑提取法
(二)離子交換法
三、常用鑒定方法
(一)常用定性方法
(二)常用定量方法
四、實例
第十二節 其他有效成分的提取分離
與鑒定
一、脂類的提取分離與鑒定
(一)概述
(二)分類與性質
(三)常用提取分離方法
(四)常用鑒定方法
二、樹脂類的提取分離與鑒定
(一)概述
(二)分類與性質
(三)常用提取分離方法
(四)常用鑒定方法
附錄
1其他栽培藥用植物及藥用真菌一覽錶
2藥用植物種子采收貯藏及發芽率一覽錶
3農藥通用名稱和急性毒性
4農藥劑型目錄與國際代碼係統
5石硫閤劑和波爾多液配製方法
6常用中藥材常見倉貯害蟲
7部分植物藥有效成分名稱(英文名)及其來源一覽錶
8對照品與對照藥材
9試藥、試液、指示劑與指示液、常用緩衝液常用酸堿溶液稀釋法及常用基準物
10參考文獻
索引
1中藥中文名索引
2中藥漢語拼音名索引
3拉丁學名索引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