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中风景,似乎是二十年来中国电影的一个恰当的象喻……时阴时雨,间或有若干阳光灿烂的日子;为巨大的希望所鼓舞,又为现实困厄所制约;在绵长的期待、躁动中失陷复崛起;在“后现代”的表述中遭遇着前工业社会的现实。
《雾中风景:中国电影文化1978-1998》是一部电影文化研究专著,收集了作者1987年以来关于电影文化研究的论文17篇。这些论著从文化研究的视角出发,利用崭新的理论资源对新时期的电影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作者在对新时期出现的电影文本进行细读的同时也对新时期产生的电影作者代群进行了分析,从而准确地把握了新时期电影发展状况,并揭示了其与新时期以来社会文化的巨大变化所形成的奥妙的互动关系。
戴锦华,北京人。曾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文学系。现任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东亚系教授。他曾在美国,欧洲,日本,中国香港、台湾等数十所大学任客座教授,从事电影史论、女性文学及大众文化领域的研究。著有《浮出历史地表——现代中国妇女文学研究》,《电影理论与批评手册》,《镜与世俗神话——影片精读十八列》,《隐形书写——9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犹在镜中——戴锦华访谈录》,《涉渡之舟:新时期中国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化》,《电影批评》,Cinema and Desire: A Feminist Macism and Cultral Politics in Dai jinhuas works等专著10余部。
After reading this book, I am amazed by Dai Jinhua’s broad knowledge of western film theory, in-depth and “alterna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cinema and an integration of poetic language and academic writing. The book is an anthology of her works of Chine...
评分过去读只觉得概念牛逼。如今扎实学了一圈电影理论回来重读戴爷的代表作,觉得她在访美回来之后不仅开了国内“文化研究”电影研究一脉,而且用精神分析与拉康心理学重读第四第五第六代的作品,在当时真是非常有效而契合的。近20年国内的电影及其研究,到底还应用什么范式来处理...
评分 评分敏感有余,见识不足
评分散文创作
评分雾中风景写中国电影,从1978到1998,20年历经四五六代,当时一些篇什及论断已成为后来的经典,譬如女性主义的两篇文献,及其中对《人•鬼•情》的论断“迄今为止中国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女性主义电影”,对《血色清楚》《二嫫》的解读亦足够精辟,后面的篇章亦可补足90年代中国电影的文化景象。但是从这本书里也可以一窥当今电影学者对“戴爷”的批评或不满,如同一个短评里所调侃的,“‘叙境’是‘叙利亚边境’的意思么?”,除“叙境”外,类似的词还有“象喻”,以及布满全书的“能指”“阉割”“东方式杀子”“弑父”“菲勒斯”等西方理论话语,在对张艺谋、 何平进行后殖民主义批评的同时,也许自己亦掉入到了学术殖民的怪圈当中。
评分国内电影学术界只有戴锦华。
评分冒号,双引号,斜线号,我准备从标点符号角度切入其述学文体。在意象的交锋处,能恪守一份自反的悲观,多么难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