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勃罗·聂鲁达 Pablo Neruda(1904-1973)
1904年生于智利帕拉尔。13岁发表诗作,19岁出版第一部诗集,20岁享誉全国。著有数十部诗集,被誉为“人民的诗人”。197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本书是智利著名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聂鲁达晚年撰写的一
部文学性自传。本书未及定稿,诗人就不幸逝世,后由诗人之妻马蒂
尔德・乌鲁蒂亚和好友、委内瑞拉著名作家米格尔・奥特罗 席尔瓦
共同整理,才得以问世。
全书分为《年轻的外省人》、《浪迹城市》、《灿烂的孤独》、《黑暗中的
祖国》、《流亡始末》等十二章共123节,真实而详尽地勾勒出诗人不平凡
的一生。诗人早年生活在多雨的智利南部,成年后曾担任外交官多年,
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尤其是他流亡巴黎、投身西班牙内战、赴前苏联考
察等经历,使他的创作和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曾于50年代和60
年代初两次访问中国,和中国人民及文学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本书是用富有诗意的散文语言写成,书中还写了不少作家和艺术
家的趣闻轶事,读来颇为引人入胜。
说到聂鲁达,我只记得他是一个诗人。记得很早以前读过他的诗,“我喜欢你是寂静的,仿佛你消失了一般”,那时还把他的诗摘抄在笔记本上,读起来有淡淡的惆怅,好像一个安静的男子在低低诉说自己的爱情。他喜欢喝酒喜欢女人,好像诗人都有这样的爱好。看过韩梅梅写他,简短的介...
评分“多么遥远的年代!再现这些年代,就像再现现在断断续续传入我内心深处的涛声一样,有时哗啦哗啦地弄得我昏昏欲睡,有时又像一柄利剑蓦然闪现寒光。我将捡起这些如同起落不定的浪花般没有年代顺序的景象。” 聂鲁达访问中国时,得知自己的中文译名中的“聶”由三只耳朵组成,...
评分看完全书,我明白了,伟大的诗人聂鲁达的确是历经了沧桑,他没有说谎,没有一点夸张。聂鲁达的一生可谓传奇,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事情,他会累吗?我觉得他肯定会累,任何人都会累。但是聂鲁达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意志力和精力。游走世界,奔波逃亡求生存,这些困难并没有击垮他,...
评分聂鲁达访问中国时,得知自己的中文译名中的“聶”由三只耳朵组成,他说:“我有三只耳朵,第三只专门用来倾听大海的声音。”这本《我坦言我曾历尽沧桑》正是他晚年在黑岛倾听着大海的声音写成的。他的一生可以用“颠沛流离”来形容,既有主动的流浪,又有被动的流亡。回忆录的...
评分1 特木科——铁匠的女儿——“极其温柔” 2 埃尔南德斯的打谷场——农妇——“劳动的大手”“眼睑柔软得像虞美人花瓣”“长着山间苔藓似的阴部” 3 圣地亚哥——洗衣房寡妇——“奔马痨女神”“像是裹在哀伤外壳中的雪果子” 4 巴黎——夜总会姑娘——“从她身体深处涌现的东西...
老聂的自传想说的是,搞遍全世界。。。
评分智利森林里滂沱的大雨啊。
评分因为库切来到这本书,这位诗人最大的特点就是fucking 寡妇
评分智利森林里滂沱的大雨啊。
评分当年三折从上海书城淘得。牛逼的书,看得我和木木都目瞪口呆!聂童鞋乃好强大XDD【其他评论:(指聂鲁达自传两小段的不同翻译 内容是聂鲁达回忆1951年的中国经历。)意思上似乎陈实准确,尤其是“官员的笑”这一点,不过语言感觉林光的有力。另外,一直对林光译的《基罗加作品选》偏爱有加,可能加了不少印象分~(胡桑)/我觉得还是陈实翻译得好一些。林光翻译得可能文采多一些,但其实也没有好多少,相反很多地方因为他的主观情感而使原来的意思不明。(关鹏飞1988)】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