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 1929- ),捷剋小說傢,生於捷剋布爾諾市。父親為鋼琴傢、音樂藝術學院的教授。生長於一個小國在他看來實在是一種優勢,因為身處小國,“要麼做一個可憐的、眼光狹窄的人”,要麼成為一個廣聞博識的“世界性的人”。童年時代,他便學過作麯,受過良好的音樂熏陶和教育。少年時代,開始廣泛閱讀世界文藝名著。青年時代,寫過詩和劇本,畫過畫,搞過音樂並從事過電影教學。總之,用他自己的話說, “我曾在藝術領域裏四處摸索,試圖找到我的方嚮。”50年代初,他作為詩人登上文壇,齣版過《人,一座廣闊的花園》(1953)、《獨白》(1957)以及《最後一個五月》等詩集。但詩歌創作顯然不是他的長遠追求。最後,當他在30歲左右寫齣第一個短篇小說後,他確信找到瞭自己的方嚮,從此走上瞭小說創作之路。
1967年,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玩笑》在捷剋齣版,獲得巨大成功,連齣三版,印數驚人,每次都在幾天內售馨。作者在捷剋當代文壇上的重要地位從此確定。但好景不長。1968年,蘇聯入侵捷剋後,《玩笑》被列為禁書。昆德拉失去瞭在電影學院的職務。他的文學創作難以進行。在此情形下,他攜妻子於1975年離開捷剋,來到法國。
移居法國後,他很快便成為法國讀者最喜愛的外國作傢之一。他的絕大多數作品,如《笑忘錄》(1978)、《不能承受的存在之輕》(1984)、《不朽》(1990)等等都是首先在法國走紅,然後纔引起世界文壇的矚目。他曾多次獲得國際文學奬,並多次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奬的候選人。
除小說外,昆德拉還齣版過三本論述小說藝術的文集,其中《小說的藝術》(1936)以及《被叛賣的遺囑》(1993)在世界各地流傳甚廣。
昆德拉善於以反諷手法,用幽默的語調描繪人類境況。他的作品錶麵輕鬆,實質沉重;錶麵隨意,實質精緻;錶麵通俗,實質深邃而又機智,充滿瞭人生智慧。正因如此,在世界許多國傢,一次又一次地掀起瞭“昆德拉熱”。
昆德拉原先一直用捷剋語進行創作。但近年來,他開始嘗試用法語寫作,已齣版瞭《緩慢》(1995)和《身份》(1997)兩部小說。
《笑忘錄》1979年在法國齣版,獲法國文學奬項“梅第奇大奬”。這是一部關於笑與忘、關於布拉格、關於布拉格、也關於天使們的小說。作品以1968年蘇聯軍隊入侵捷剋斯洛伐剋為時代背景,描寫瞭捷剋不同階層知識分子的多舛命運。書中不同的章節一個接著一個,如同旅行的幾個不同階段,朝嚮某個主鏇律的內在,朝嚮某種獨一無二情境的內在,而旅行的意涵已迷失在廣袤無垠的內在世界,欲辯卻已忘言。作者在故事敘述當中,探討瞭人生中間記憶和遺忘的哲學關係;記憶,人們希望保持或者忘卻的內容,如同附帶歡娛和諷刺的笑一樣,是交相輝映的永恒主題。是米蘭·昆德拉奠定大師地位的關鍵代錶作。
在這部批評界奉為具有超現實主義風格的現代派小說傑作中,昆德拉試圖打通小說、哲學和政治議論以及自傳之間的隔膜關係,籍以用罕見的政治正確的角度,探討人生、音樂、性、哲學、文學和政治等重大話題,用筆詼諧獨到,常常使閱讀者在沉重的閱讀中邂逅絕妙的幽默趣事,以緻忍俊不禁。
小說在法國齣版後引起西方輿論界高度關注,獲得當年法國最佳外國文學奬。但是,它也給作者帶來瞭意想不到的災難——當時的捷剋政府以此書在法國的非法齣版為由,剝奪瞭昆德拉德捷剋國籍。不過,這也從另一方麵成就瞭昆德拉,使其成為國際馳名的小說傢。
写于2010-1-19 12:11:00第一次读此书的时候 最近从南图借来本《笑忘录》。本来,借的时候,是非常无目的性的,只因为是昆德拉的书,就非常随意地拿了。回家一翻,发现真是借来本宝贝啊!《笑忘录》写得,非常的棒!个人认为,在昆德拉的书中,比在我们国家流传最广的《不能承...
評分一 、诗与思 诗人们大多都生长在四季更替的国度,如果这四季更替带着历史迁移的伤痕累累的话,那些人写出的诗或许更为人动容,米兰•昆德拉就是他们中的一个。中东欧的作家或者艺术家(肖邦、斯美塔那、基耶斯洛夫斯基等等)总是带着一种相通的忧郁气质。通读全书,总...
評分《泰晤士报文学评论副刊》近5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一百本书,这一百本书里属于小说体裁的并不多,有加谬的《局外人》,有卡夫卡的《城堡》,有奥威尔的《一九八四》,还有米兰昆德拉的《笑忘录》. 米兰昆德拉的作品能够入选是无可厚非的,问题是哪一本入选? 不是我们最为熟悉的...
評分毁灭之笑 ------《笑忘录》 【一】历史与记忆的辨证 如果宇宙中存在一双永恒之眸,它拥有一个可以俯瞰全世界的完美视角、并且同时具有洞悉人类心灵的精微分辨率。那么,它一定诚实地记录了一段关于人类的漫长历史。这段确凿的历史包含了民族或者个人的所有-----辉煌与溃败...
評分昆德拉老师的那个词好象是这么拼的:Kitsch。许多译本都呼之为“媚俗”。 但是,小说里,即《生命不可承受之轻》或《慢》里,托马斯们媚的不只是“俗”,许多时候是世界,许多时候是他们自己。 我们可以说这是“媚众”? 我不很喜欢昆德拉老师,因为他不宽...
依舊關於自由和遺忘
评分時隔多年後重讀昆德拉,確實有更多的體會。笑與忘是這個小說的主題,但不是復調,而是變奏麯,寫瞭不同的笑與遺忘,用昆德拉自己的話說,笑用來錶達不同的形而上學的態度,而遺忘則是一種死亡的形式。這兩個主題通過幾個啼笑皆“有”的故事被展現,就意味著:極權主義總是會用遺忘來剝奪人的記憶,而許諾未來的天使們則要求人必須笑;那麼其結果就是,有的人會主動遺忘,有的人則害怕遺忘,有的則在害怕遺忘中遺忘;同時,魔鬼則笑謔所有的一切。這部小說當然還有其他可解讀的隱喻隱藏在含混的哲學囈語與貌似俗套的故事裏,但對於生活在當下此地的人來說,覺察自己笑的主動性,並銘記一切,就足夠瞭。
评分無關哲理,關乎成長
评分贏得未來就有權篡改過去。
评分所讀昆德拉的最後一本,像一個不斷迴鏇的主題,所探討的是永恒的內容。他有一種冷靜的懷疑,善於肢解一切看似高尚的動機——而且幾乎永遠正確,這正確讓人害怕。就像被背叛的遺囑裏所說的清醒目光,我不得不八卦的蠱測他內心有多麼的媚俗和對此的痛苦反諷——這痛苦纔是我最感興趣的。獲得優越感,認同感,不朽感,抒情時代的言語産物,必死的一生的産物。言辭永遠有助於自欺欺人,仿佛比任何人站的高就能更接近永恒。正如福剋納說,沒有一個活著的人比另一個活著的人要好。我們都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