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文化在历史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高峰,至今仍然不衰的当推元曲,蒙它的影响,我们生活中的戏剧依然多姿多彩。曾几何时,戏曲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京韵大鼓、川剧秦腔、河南梆子、昆曲评剧,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谓无处不在,这部《旧戏新谈》在今天看来,戏依然是旧戏,谈也似乎成了"旧谈",但其实并非如此,他的观点依然新颖,可谓历久弥新。
《旧戏新谈》(黄裳著·开明出版社1994年第一版) 深宵独坐,快读黄裳之《旧戏新谈》。然目在文字里,心却在烟台的九月。往事如烟,但抹不去的记忆却时时浮上心头。而今重逢旧侣,却是另一番模样。原以为从前的一切都已淡忘,可是再次相逢,“叙叙衷肠”,恍然如梦。旧戏可以新...
评分一些黄裳当年嗤之以鼻的新戏,今日已成为经典,若是老先生见到今日的新戏,估计非气昏过去不可。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今日的新戏不再会成为经典。
评分春节期间,看了题为百花芬芳的老生专场演出,一下子疯狂迷上。不久之后的出差,偶遇一位同行,很巧地听说她自十岁上学戏,虽然后来改行,但仍算个正宗的票友。按她的话说,这一切都叫“缘分”:我突然迷上京剧是缘分,爱上的是奚杨老生也是缘分,遇见她,——当然仍是缘分...
评分这真是本小书。32开本,统共200页。加上几位名家写的序和跋,全书也就是十一万多字。放在手上几乎轻若无物。读起来也快,因为生动有趣,我边看边乐。好几次在巴士上咂吧咂吧地笑起来。为什么说是咂吧咂吧呢?因为我实在是羡慕得紧,看到神往之处,自然是满心欢喜之余情难自禁地...
评分最早看旧戏,是从《霸王别姬》里建立了一点模糊的认识,这是个可以独立出来让人沉迷的世界,扮演扮演,可以人入了戏,也可以戏入了人。犹记程蝶衣的绝望,“少一分一秒,也不是一辈子。”执着到偏执原是可怕的。也唯偏执能成大师,却难再回到一个寻常的人。 后来看《伶人往事...
比旧版多辑两文
评分活泼好看,如数家珍。不过戏迷嘴损也是真的,杨小楼擅演安天会里的猴子,所以慈禧曾经笑称他杨小猴,黄裳写,我见杨小楼的时候他已经年纪大了,不再是什么杨小猴而是一个老狒狒了……写程砚秋发胖以后的身形,说活脱一个无锡阿福……对童芷苓更是近乎破口大骂,其实是戏的问题,未见得是伶的问题。不过黄裳还是有见识也有文笔的,看起来津津有味。
评分黄裳好就好在见识广博,坏就坏在思路狭窄很多问题议论不到位,如果他单写怀旧文,成就会远胜唐鲁孙,这本评价旧戏的集子写的是非常不错,真是吃过见过的主,但是议论就有点不成了,例如明武宗和刘瑾之间信任依赖的关系被他想当然的理解为从头到脚武宗都一直被刘瑾压制敢怒不敢言,这都不值得吐槽,还有对项羽闻楚歌而心乱的评价是【一个被人民爱戴的领袖怎么会因为这样的事情而担心呢?】,我真就不理解,为啥一个被人民爱戴的领袖的大本营就不必担心被攻陷呢?另外读他的书长了见识,新安天会这出戏真值得吐槽啊!袁项城也是一代枭雄,晚年屡屡做蠢事,真是很像王莽,得志前后判若两人,脑子完全不见了
评分黃老為文匯寫此專欄時不過三十,文筆已然老練精干,借著戲曲諷古論今,很是快意。
评分黃老為文匯寫此專欄時不過三十,文筆已然老練精干,借著戲曲諷古論今,很是快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