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联陞(1914―1990),字莲生,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经济系,在陈寅恪先生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租庸调到两税法》,嗣后赴美,就读于哈佛大学历史系,获硕士与博士学位,即留哈佛任教,五十年代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著有《晋书食货志译注》、《中国史专题讲授提纲》、《中 国货币及信贷简史》、《中国制度史研究》、《汉学散策》、《汉学论评集》、《中国文化中报、保、包之意义》等。在论其生平与学术的文字中,尤详备者当推其友人周一良教授的《中国文化的海外媒介》,前者载于《中国文化》第六期;后者载于《时报周刊》三0九、三一0号,又分别收入作者在台北和上海出版的论文集《犹记风吹水上鳞》和《钱穆与中国文化》,读者可以参看。
杨联陞先生《1914—1990》,字莲生,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经济系,在陈寅恪先生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租庸调到两税法》,嗣后赴美,就读于哈佛大学历史系,获硕士与博士学位,即留哈佛任教,五十年代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著有《晋书食货志译注》、《中国史专题讲授提纲》、《中国货币及信贷简史》、《中国制度史研究》、《汉学散策》、《汉学论评集》、《中国文化中报、保、包之意义》等。在论其生平与学术的文字中,
历史的通俗演义与时俱进,持续受到热捧。相比之下,埋首故纸专事学问而治史者反而是少数。读史,不排斥它被重新赋予的现实意义,用这个时代的语言重新阐释也是一种讨巧的方式。不同背景的学者将他们的作品打上时代的印记。 作为“海外汉学界第一人”,杨联陞先生治史的着眼点...
评分对于历史的视角总是因人而异的,有些人乐于追寻英雄的足迹,有些人愿意关注人民的苦难,有些人驻足于改变历史的瞬间,有些人则更愿意触摸大历史的轮廓。但是杨联陞先生却独辟蹊径选择了一种独特的角度,从历史细微处甚至是旁人不会注意的角落去观察历史的样貌。 本书选取的十四...
评分没有好好读这本书,有些东西真的太专业了。读的不知很仔细,也不是很了解。不过得到了一个想法,通过一个小视角进入一个大世界。
评分在学校里学到的历史,通常都没什么意思,尤其是历史考试,就更加枯燥。大体上,是因为只有一个时间线索,把无数活生生的人和事变成干巴巴的说明文字,铺陈于其中,考验你的记忆力和背诵能力。 《国史探微》(http://www.douban.com/subject/1421650/),是真正的大历史学家的一...
评分的确很深刻。不清楚其他的比较专业的写的如何,但是休息时间这章倒是获得我很多关注,啊。实在能了解许多不知的史实啊。
学力深湛,举重若轻,初读而已,尚难识其佳处
评分帝制中国的作息时间表,这篇文章最有意思~
评分历史中的杂伙事儿,挺好,休假,交税等,有大历史里看不到的细节。
评分大家小书,用通贯之才,以训诂治史,既是其治学特点,在洋人学界特树异帜也未尝不是别有所指。各篇多有所见,帝国作息,国史上的女主,明代地方行政等篇均能于微处见其大,名家使出绣花针的功夫。帝国工程一节批评魏特夫之东方专制主义甚明显。惜命途多舛,并无大著作传世,读葛兆光论杨一文可知其晚年悲凉,令人不胜唏嘘……
评分赞羡丰富史料和细微触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