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有“那年我們十二歲”、“上海的女性”、“海上的繁華”、“上海與北京”、“主人的天空”、“無言獨白”、“盛開的城市”等散文。
王安憶,祖籍福建,1954年3月生於南京,1955年適居上海。1970年去安徽插隊,1972年考入江蘇徐州地區文工團。1978年調上海中國福利會《兒童時代》雜誌社任編輯。1985年調入上海作協分會任專業作傢。1976年開始發錶作品,著有長篇小說《69屆初中生》、《黃河故道人》、《流水三十章》、《紀實與虛構》、《長恨歌》、《富萍》等,齣版有中短篇小說集《雨,沙沙沙》、《流逝》、《尾聲》、《小鮑莊》、《我愛比爾》等,散文集《蒲公英》、《母女漫遊美利堅》等。
《寻找上海》读得很慢。一是太零碎;二是涉及的方面多,浅尝辄止的多。太多篇目纠缠在大量散漫的细节里,俯拾皆是的是片断、细节、侧影,叙述漂浮且散漫,很难让人集中阅读的注意力,回过头再看目录时,许多篇目内容已很模糊。 意外的是作者关于北京和上海的那些比较,有趣。 ...
評分相比她的小说我更喜欢这本书.虽然是很多年前看的了,回想起来内容就未必记得,最多是零星的片段,但给我的感受是强有力的,依然那么清晰! 因为是很塌实的感觉,所以我十分相信她的描述是能够反映当时社会状况的.想象着她在她的立场真实的记录了这宝贵的历史片段.因此着实是...
評分王安忆的《寻找上海》,买了许久也未曾翻过。知道她是因为《长恨歌》,繁花般的语言,细细密密的编织着上海弄堂里的故事。大约女人总是喜欢精致,她的书便成了我书柜中少许温柔的点缀。后来又看了她的《富萍》,印象一般。于是便搁置了《寻找上海》。 这是本回忆录,主角是她...
評分平平淡淡,优雅而缓慢,世事的变幻,那些大时代里的激动、愤怒、热情、悲伤,她都只是婉婉地道来,很少评说好与坏,好似没有一丝的感情,好似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如果你陷入这样的文字氛围,激动者会觉得泄气,热情者会变的失落,愤怒的人会无从着力,悲伤也会变的莫名其妙。一...
評分我仍然坚持,这是一本好书.寻找上海,寻找自己. 我们总要走很久才发现,路走的越多,离生活,也就越远. 一个热爱电影的朋友SEAN在筹备他离开上海之前的作品,电影采用了王安忆的<寻找上海>.我祝他成功. 希望我们都能找到自己.
裏麵有張老媽單位的照片,好像還有老媽畫的海報,老媽為此很得意。
评分原來本幫菜以前是下等人吃的菜肴。
评分我覺得比王安憶的小說好。
评分用瞭3天時間來研究她的文字,如果她的文字如水,那是冷淡的上海味。這種冷淡是用色彩和細節建構起來的。如果如畫,背景是灰色的,人物卻是活的,非常鮮明。藉她的話說就是令人無端壓抑,卻又被吸引。
评分原來本幫菜以前是下等人吃的菜肴。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