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汉超,上海人,美国佐治亚洲理工大学历史系教授,从事近代中国城市的都市化与工业化研究。主要译著:锻炼,上海科院历史研究研究人员。
上海这座城市的崛起,是从中英《南京条约》将其列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开始的,因此其快速发展进程,几乎完全与中国的近代化历程相同步。无论是在晚清民国时期,还是在共和国时期,上海的城市建设水平,和人口来源、社会阶层、城市文化的多元化程度,在中国的各大城市当中,都是...
评分第一部 寻求都市梦 第一章 到上海去 上海的贫民区 它们是一个整体,是上海的基本组成部分和众多城市居民的家。到了民国末期,差不多有100万,或者说大约1/5的上海人口居住在贫民区。就日常生活所涉及的一切而言,上海可以被视作一只由众多小蜂窝构成的蜂巢个紧密的、拥挤的、多功能...
评分卢汉超的著作《霓虹灯外:20世纪日常生活中的上海》中文版最初于2004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推出,属于“上海史研究译丛”之一。卢汉超原籍上海,时为美国佐治亚州理工大学历史系教授,从事近代中国城市都市化与工业化研究,该书为他赢得了极高声誉。时隔十余年,山西人民出版社近...
评分 评分中国文化中对家的坚持,即便是刚来上海的贫苦农民,再穷也要搭个滚地龙,真正在大街上乞讨的西方意义上的无家可归的人,相比500万人口的城市,只有3000人。 上海租界的核心地区,具有高度商业价值的南京路,福州路一带,到1930年代就再也没有建造新的石库门房子和新式里弄。 ...
against stereotypes of modern/western Shanghai
评分grassroot aperture.detailed rendering of pre-communist dynamism, while i'm so glad that the liveliness really re-incarnated after the brutal communism intervention.
评分和李欧梵那本对照着读哟
评分继续探索学校图书馆
评分中英文版都读过,是不可或缺的上海读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