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传,ISBN:9787805797373,作者:(法)西蒙娜·德·波伏瓦(Simone De Beauvoir)著;黄忠晶译
西蒙娜•德•波伏瓦
(1908—1986)
法国二十世纪重要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她于1908年出生于巴黎,1929年或巴黎大学哲学学位,并通过法国哲学教师资格考试。1945年她与让-保罗•萨特、莫里斯•梅洛-庞蒂共同创办《现代》杂志,致力于推介存在主义观点。1949年出版的《第二性》,在思想界引起极大反响,称为女性主义经典。1954年凭小说《名士风流》获龚古尔文学奖。
萨特与波伏瓦作为享誉世界的文学家与思想家,《存在与虚无》和《第二性》是无人不知的巨著。他们的相遇,为我们留下了言说不尽的故事。在别人的笔下,两人是战友,是伴侣,更是知音。而在彼此的眼中,远远不是几个词汇能够准确定性的。在思想层面上和文学成就上,两人可谓旗鼓...
评分之前有本非常火爆的书籍《存在主义咖啡馆》,通过这本书,延伸读了一些哲学类的书籍。 看到上海译文出的波伏瓦《告别的仪式》,第一时间买了回来,可以说是被封面所吸引,也可以说对两枚图章感兴趣。 封面上,萨特隐藏在黑框眼镜背后的犀利的眼神,与明显具备防备的神态对照之...
评分说它是流水账也好,这本书像是小津的电影一般描画了一个人之为人而不是一个符号的样貌。 萨特的天才被他自己以一种平白的口吻叙述出来,他看到自己会写作,和看到自己会说话一样,是一个无需证明也无需辩驳的事实,不卑不亢。“我是天才”这句话近乎完全客观地一笔带过,冷静地...
评分法国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让-保罗·萨特,除了因其哲学和文学成就蜚声世界外,广为人知的还有,萨特好色。一九七四年,萨特接受了自己的终身灵魂伴侣、世界名著《第二性》的作者西蒙娜·德·波伏瓦的访问,在回答波伏瓦"女人最吸引您的是什么"这...
评分如果仅仅是传记本身的话,我个人觉得一般,无非是波伏瓦把萨特最后的年华之事一一记录在册而已。而此时的萨特显然已经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创作了,有的只是活动,政治活动以及日常活动等。 不过本书还包括了一些萨特的谈话录,有些算是总结性质的,分门别类的题材萨特谈出了自己的...
只有她才真的有资格写称作传记而不是小说演义是的萨特。
评分今天在豆瓣书店的推荐上看到一本《告别的仪式》,才知道二十三年之后本书终于再版。记得当年它是那样打动过我,记得波伏娃在前言里说,即使将来挨着你合葬骨灰也无法交流;记得她在1980年回忆录最后一段写道:我的死也不会让我们重新在一起,但我们曾这样融洽长久地生活过,这本身就是一件美满之事。记得当年初读的直观感受,就是两位能谈得如此对等和默契,就和我们普通人能吃到一起一样,都是弥足珍贵的。是的,其实这本书才是让我前几年无论如何都要把富兰克林文库为萨特和波伏娃分别出的限量签名本买回来摆在一起的动因。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人如此,书亦然。
评分看了大约五分之四,还是决定先放下。跟不上这一对男女的思维。
评分波伏娃
评分萨特与波伏娃的感情观才是正确的罢。是否是出于男人的私欲或是想获得那种看似可以不负责任的自由我才有如此想法。我不得而知。但。这样的情感在现在的我看来,是最好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