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书中篇名所言,阅读本书中的文章犹如“赶赴美味的约会”。作者以散文为容器,为读者提供了一桌美味可口的饭菜:或清蒸,或红烧,随心所欲,自然天成;或小酌,或狂饮,妙在醉与不醉间;或特立独行,或呼朋唤友,都是真性情的展现。作者用调侃而智慧的语言,信手拈来,把读者带到饮食文化的云里雾里:钩沉食海,展现食技,回味食趣,抨击食弊,“饮食”二字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自字词间涸散、蒸腾。作者也正像一位求变的厨师,把散文做出了新花样,让读者尝到了蒸炒煎炸之外的另类味道。
《南方周末》本来是一份实打实的“时政”周报,最初改革出《新生活》专版的时候,很多人表示反对,而我可以说至今对南方周末仍留着好感的,就是《新生活》,特别是其中的《写食主义》专栏,它让我认识了沈宏非,一个肥头大耳的湘西人,生在上海,活在广州。从小就对散文随...
评分重新买回了沈宏非先生的《写食主义》,开心得要死,何以说重新?当年买过,送给了同好他字的知音,是啊,知音难寻的,割爱了也是高兴的,后来也就没再找到了,现在还能无意中发现再版。也买了后来他又出的《饮食男女》,但是觉得没再写出《写食主义》里的那种神韵了。“尘世间...
评分《南方周末》本来是一份实打实的“时政”周报,最初改革出《新生活》专版的时候,很多人表示反对,而我可以说至今对南方周末仍留着好感的,就是《新生活》,特别是其中的《写食主义》专栏,它让我认识了沈宏非,一个肥头大耳的湘西人,生在上海,活在广州。从小就对散文随...
评分N年前的《南方周末》就有人民美食家沈老师的美食专栏了,一个礼拜一次讲饮讲食。沈老师笑言这些“吃饱了撑的”文字,致力于发掘“文字与味觉的关联”,从包子馒头大闸蟹,到筷子电脑过年搭台,食的方方面面皆有估仔。讲食不能不讲广东,粤菜和粤文化的特色篇章更让粤人读得滋味...
评分不是书评,贴06年两则小文,作为存底。 ———————————————————— 《贫乏时期的爱情》 在物质还不那么丰富的时候,西红柿和豆角在众人的怂恿下成为了理所当然的一对儿。他们年龄相当,家庭背景也仿佛。于是,他们内心一面挣扎一面又心甘情愿的加入了相亲大军...
2012.12.25始 12.29止
评分还是喜欢汪曾祺那一派
评分20090505@TJ
评分2012.12.25始 12.29止
评分妙语。通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