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雲:南京書畫院副院長、中國書法傢協會理事、江蘇省書協副主席。
1955年8月生於南京。1973年高中畢業,在江浦縣插隊五年。1978年於南京軍區空軍任圖書管理員,其間開始發錶書畫作品。1985年到南京書畫院工作。書法作品獲七次全國奬,先後在日本、韓國、新加坡、香港、颱灣、紐約等地展齣,被香港藝術館、江蘇省美術館等收藏。齣版有書法作品集,楷書、行草書字帖。
一本獨特的,源於阿城彆齣心裁的書:浸淫書畫藝術幾十年的孫曉雲,以自己漫長的書法、繪畫求索路程為引子,串連起中國書法史上樁樁典故:原來古人寫字可以一手執筆,一手擎紙,因為筆法成熟之前桌案還不存在;原來保持筆鋒不散開是做到書法方便快捷的原則……但是,孫曉雲的功力可不僅止於敘述:那些對書法藝術獨到的見解,那些對何謂 “書畫同源”深刻的領悟,無一不把觀者牽引到一個完全屬於黑紙白字的世界。
目錄:
1 “中國”不如譯成Calligraphy
2 引起睏惑的三件事
3 “請循其本”
4 “便捷”是指什麼?
5 盲人摸象
6 懷疑“永字八法”
7 先說執筆
8 “五指”還是“五字”?
9 “撥鐙”極其形象
10 用“筆法”書寫的字纔叫“書法”
11 “人是萬物的尺度”
12 筆法産生的動機之一:裹鋒與連續書寫
13 筆法産生的動機之二:沒有依托的書寫
14 大膽地推理
15 筆杆的直徑
16 筆毫的長短軟硬
17 紙的起源與“動”、“舉”、“握”、“染”
18 《鍘美案》的啓示
19 筆法成於書寫姿勢
20 “古法”的絕唱
21 不自覺的喪失
22 桌子的功與過
23 “八分書”的解釋
24 “嚮背”齣形勢
25 好大一頭象
26 “章草”是書法演變的句號
27 “隸化”與“美化”的生理極限
28 三根細繩搓成一根粗繩——“完法”
29 瞭如指掌,爛熟於心——“尚法”
30 “結字因時而傳,用筆韆古不易”——“變法”
31 最不願意承認的現實——“無法”
32 書法是視覺藝術嗎?
……
□瑶草 吴冠中先生去世后,他的画论集《笔墨等于零》,又一次登上了众目焦点,只是斯人已逝,再没有硝烟火药刺鼻气味的笔战,留下大家深切的追思和尘埃未曾落定的谜题。相信“笔墨等于零”还是“不懂笔墨等于零”的纠葛,将会像大卫·希尔伯特对数学界提出的问题一样,让...
評分作为一个对书法是外行的人读了此书,读完还是一头雾水,但至少明白了两个道理: 一是唐朝之前写字,不象现代人这样伏案而作,书法的发展与案几的发展有密切的关联,因而也影响了书法家们的手法。 二是学书法就是学笔法,而非学造型。以前对名家书法感触不深,就是因为是行外人...
評分□瑶草 吴冠中先生去世后,他的画论集《笔墨等于零》,又一次登上了众目焦点,只是斯人已逝,再没有硝烟火药刺鼻气味的笔战,留下大家深切的追思和尘埃未曾落定的谜题。相信“笔墨等于零”还是“不懂笔墨等于零”的纠葛,将会像大卫·希尔伯特对数学界提出的问题一样,让...
評分读孙晓云的《书法有法》 作者:刘丽明 2002-9-6 把书法当作一门视觉艺术,已经很久了,我们毫不怀疑笔下的汉字是按照视觉的控制用手“画”出来的。这个很深的误解导致我们一代更比一代忽略笔与指掌间的关系,明知应该写方写正,出手仍是歪歪扭扭或挤在一边。我们都知道要弹...
評分作者的书法造诣足以勾起读者对本书的兴趣。在阅读本书的同时,欣赏作者的作品,思考她的书写状态,可以让读者更好地领悟笔法。 在人心不古的现代社会,古人的书写状态已然式微。若想得古人笔法,本书是很好的入门材料。
太高端瞭,我看不懂……
评分: J292.11/1461
评分解決老睏惑,産生新問題
评分#需重讀# 謝老師推薦,金針度人之書,看完之後對書法的曆史、書法之法隱隱約約有瞭一點認知,驚覺以前寫字真的都是徒模其錶,完全未入得其門。書中點滴,也給瞭我關於其他方麵的很多啓示,迴頭自己買本收著~
评分個人覺得作者畫畫比寫字好唉~~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