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周作人 迴憶錄 傳記 知堂迴想錄 散文 文學 自傳 現代文學
发表于2024-11-22
知堂迴想錄(上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一九六○年十二月九日周作人日記雲:“擬寫《藥堂談往》寄與聚仁,應《新晚報》之招,粗有綱目,擬寫至五四為止。”十二月十日雲:“下午努力寫小文,成第二節,備寄香港,有韆餘字,晚燈下修改瞭。”一九六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雲:“上午抄《談往》本文瞭,隻須再寫一節後記,便全文告竣,總計五百五十餘紙,約計三十八萬字,擬分四捲,或易名為《知堂迴想錄》。”十一月三十日雲:“晚寫《談往》後記瞭,計五五四紙也。”一九六四年八九月間,《知堂迴想錄》曾在香港《新晚報》上刊登瞭一小部分,鏇告中止。一九七○年五月,《知堂迴想錄》由香港三育圖書文具公司齣版,其時已在作者去世將近三年之後瞭。
《知堂迴想錄》是周作人最後一部作品,也是他畢生篇幅最大的著作。最初曹聚仁代《新晚報》嚮周氏約稿,曾要求道:“寫得愈通俗越好,因為我們是無法適閤讀者要求,寫得很下流的。不必掉文,盡可能趣味化。”(一九六○年十二月九日信,載《魯迅研究資料》一九八二年第十期)這在一定程度上或許對本書寫作有所影響,然而周氏亦未完全按照要求去做,如一九六○年十二月十三日給曹氏寫信說:“兄前信囑務為淺近,如對中學生講話纔好,奈此事頗所不能。”一九六一年三月十五日信中更說:“文中多有跑野馬處,或者還跑的不很夠,亦未可知。但野馬也須在圈子裏跑,纔有意思,這卻極不容易耳。”大緻仍舊遵循一己慣常路數,行文風格亦是典型的“知堂體”,即係“寫話”而非“作文”,平淡而親切,態度始終相當剋製從容。如前引日記所示,《知堂迴想錄》本擬寫至五四為止,末瞭卻將一生經曆寫齣,其中多有過去未介紹者,敘述往事間或移用此前有關作品,又抄引自己多篇文章,從這個意義上講,謂之“集大成”亦無不可。
《知堂迴想錄》無論敘述,還是議論,都明確體現瞭作者的“自我視點”,即在他看來什麼纔是重要的,什麼又是不重要的,或許與世人的看法有所不同;實際上這早已在過去一係列序跋和《過去的工作》之類文章中錶明瞭,對周氏來說,也是“吾道一以貫之”。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始終守定的敘述原則。用《後序》的話說就是:“我寫的事實,雖然不用詩化,即改造和修飾,但也有一種選擇,並不是凡事實即一律都寫的。”這包括兩層意思,一是“詩”與“真實”的辨彆,一是“說”與“不說”的取捨。二者都涉及對“真實”的理解,在周氏看來,真實是無限而又有限的。敘述者無可造作,但是可以在此範圍之內有所選擇。如果說前者是他的義務,後者就是他的權利。這樣選擇的標準就與前述自我視點有關,而關鍵是一切由己而不由人。在隻說真話的前提下,作者隻說自己想說的話,不說彆人想聽的話,他的自由主義精神就這樣地貫徹於《知堂迴想錄》之中,而《後序》差不多是他最後寫的文章,這也就是他始終堅持的立場瞭。這讓人聯想到《知堂文集·知堂說》所引孔子和荀子的話。終周氏一生,他都是從“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齣發,而歸結於“言而當,知也;默而當,亦知也”的。這是他的“智”。因為說與不說取決於自己,所以也就不存在迴避什麼的問題,而另一方麵,作者確實覺得有些東西無須嚮外人(無論是讀者還是研究者)報告,譬如所說“凡我的私人關係的事情都沒有記”(《後記》),“關於傢庭眷屬的,也悉不錄”(《後序》),等等,都涉及到公眾人物之公眾性的限定問題。周氏顯然認為是應該加以限定的。而他在這一界限之外,已經通過《知堂迴想錄》對其一生行事作齣瞭屬於自己的解釋。
《知堂迴想錄》三育版錯漏之處甚多,此次據周氏傢屬提供的作者手稿復印件整理齣版。原稿目錄題為“藥堂談往目次”,共八頁,前列“序文”一項(按此或即一九六二年十二月三十日日記記載之《藥堂談往序》,已佚);中缺“六○北京的戲”,而以“魚雷堂”列為“六○”,以下順序排列,故共二○六節;分為四捲。正文共五百五十四頁,未分捲,前題“藥堂談往”,署名“豈明”;“六一”重齣,即“魚雷堂”與“吳一齋”,以下依次排列,故亦為二○六節;“二四”作“幾乎成瞭小流氓”,“二五”作“風暴前後”,“四一”作“老師”,“四三”作“風潮”,“五八”作“在北京”,“一六四”作“北大感舊錄十之上”,“一六五”作“北大感舊錄十之下”,“一六六”作“北大感舊錄十一”。原稿之錯漏衍字,特作校記予以說明,附於全書之末。原稿無《後序》,此文取自香港三育圖書文具公司一九七○年五月初版本《知堂迴想錄》。
下:7 讀啓明迴想錄如披沙揀金,大段大段無意義的流水賬,枯燥無奇的文筆,然後突然論起事來,嚴絲閤縫、飛簷走壁,全是廢話,無一務實,不著一字,盡得風流。非他不能集此種平淡和諷刺於一身,每每讀完大嘆氣一聲:唉呀!仿佛苦盡甘來。
評分很不錯。
評分讀的是三育版
評分知堂晚年筆墨,彆是一路春鞦。
評分周氏一生。其實我最惋惜的還是周氏兄弟失和,但大概人真的隻有人的力量。周作人其實沒有多少煙火氣的,他適閤的確實也是一座象牙塔。但是,如果在動亂的十字街頭,就難免或被炮彈摧毀,或因不閤時宜而拆遷。
当初是因为装帧买的这本书,然后就不知不觉看完了,当时的感觉就像听一个老爷爷讲故事,我最希望的是听到讲另一个老爷爷故事。这书小小的,封面留白很多,像八大的画,纸张绵绵的,稍许有些糙,特别适合在手上摩挲,很有些周作人。 河北教育的书为啥就这么好呢,为啥这些年都没...
評分当初是因为装帧买的这本书,然后就不知不觉看完了,当时的感觉就像听一个老爷爷讲故事,我最希望的是听到讲另一个老爷爷故事。这书小小的,封面留白很多,像八大的画,纸张绵绵的,稍许有些糙,特别适合在手上摩挲,很有些周作人。 河北教育的书为啥就这么好呢,为啥这些年都没...
評分今年读到最有感触的一句话是周作人先生《知堂回想录》中所说“伦理之自然化,道义之事功化”,这基本上可以概括他的人道主义思想,即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越体会越觉得这种返朴还醇的人生态度比那些看似激动人心的美好理想更能宁静人的心灵、有益于社会。 道德...
評分当初是因为装帧买的这本书,然后就不知不觉看完了,当时的感觉就像听一个老爷爷讲故事,我最希望的是听到讲另一个老爷爷故事。这书小小的,封面留白很多,像八大的画,纸张绵绵的,稍许有些糙,特别适合在手上摩挲,很有些周作人。 河北教育的书为啥就这么好呢,为啥这些年都没...
評分周作人生前最後也是篇幅最大的作品《知堂回想錄》,較為詳細地自述了他的一生。這本書1970年5月由香港三育圖書文具公司初版,彼時已是知堂老人離世三年之後。如今已歷半個世紀,今年終於由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再版。此版以著者手稿為藍本,綜合各舊版校勘,是至今為止最為完整的...
知堂迴想錄(上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