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施泰因,德国陆军元帅,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犯。
1906年开始服役。1914年毕业于军事学院。曾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1935年任陆军总参谋部作战部长。1938年任南方集团军群参谋长,翌年参加对波兰的入侵。
1939年10月任A集团军群参谋长,提出使用坦克部队经阿登地区进攻法国的作战计划。此计划深得希特勒的赞赏并在阿登战役的执行中获得成功。
1941年9月任第11集团军司令,在克里木作战。1942年8月任列宁格勒地区德军总指挥。
1942年11月任“顿河”集团军群司令,试图解救被合围于斯大林格勒的第6集团军,未能得逞。
1943年2月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失败。 1944年3月被解除职务。主张在作战中集中使用坦克摩托化部队、配合空军实施速战速决的闪击战。
1949年被英国军事法庭判处18年监禁。1953年获释。
著有回忆录《失去的胜利》(1955)。
为论述本书的优秀之处,现摘选如下: 本书解释了诸多德国战略转移的一些基本依据。当然,曼施坦因主要是从军事角度来阐述这些问题,对于希特勒的政治考虑并不是十分清晰。 包括:1939年入侵波兰的军事原因。波兰对德国的军事威胁和德国解除西部战线的后顾之忧。 1940年发动西...
评分曼施坦因在书中多次提到“人格的完整”,这是他用人的标准,大概也是其自律的格言。从其最终的结局可以看出,人格要是“完整”了,真的就能很顺。 作为纳粹高级军官,在侵略战争中杀人无数,在德意志帝国治下荣耀风光无限,即便是战败以后,也只是象征性地坐了几年牢,狱中还...
评分曼施泰因元帅是个全才,所涉及的领域也有一定的哲学深度。他面对困难总是怀着令人惊讶的乐观,但更令人吃惊的是他的判断和决定却出奇的冷静。完全的军人作风,对上级下级的态度,对国家的忠诚,让人肃然起敬。虽然他不缺少个人的胜利,但却无力挽回国家的战败。 在军事的角度来...
评分曼施坦因、古德里安、隆美尔,都有资格担任总参谋长。 曼施坦因在三个人之中最擅长战略,总参谋部出身,军功显赫,威望也最高。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 希特勒对他最尊敬。元首最将领的尊敬,未必是好事。让上级如芒在背的人,基本也就到头了。 所以最合适的,也恰恰是最不合...
运动战的先驱,可惜遇到中正水平的元首了..TG的运动战是逼出来的,他能作为进攻方提出还是不容易.面对不确定的未来,要知道自己的筹码.
评分失去的胜利 纵然在握 也无法改变历史的进程
评分阿登奇迹!顿涅茨河奇迹!他才是二战第一的陆军将领!
评分战略学和战术学上的经典论著,曼斯坦因指挥了德军最困难的从苏联撤退的行动,曼斯坦因可以称为战略和战术上都具有杰出才能的统帅。
评分失去的胜利 纵然在握 也无法改变历史的进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