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鼎钧,1925年生,山东临沂人。日本侵华期间山东沦陷,离家作流亡学生,辗转安徽、河南、陕西各地,形成写作动机及早期作品内容。1949年至台湾,先后在广播、电视、报纸副刊工作,并在中国文化学院教授新闻写作。其间在《中国时报》担任专栏主笔,为五十年代及六十年代台湾重要的杂文作家,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台湾散文的扛鼎人物。1978年赴美,在新泽西州西东大学担任双语教材编辑。1990年退休。
曾使用诗歌、小说、剧本、评论各种文体,最后定位于散文。已出版《情人眼》、《碎琉璃》、《左心房漩涡》等散文十四种,“人生三书”、“作文三书”、“中国人三书”等二十多种。
曾获得台北中国文艺协会文艺奖章,台北中山文艺奖章,台北行政院优良图书金鼎奖,《中国时报》文学奖,吴鲁芹散文奖。早期作品追求写实,六十年代受到现代主义影响,作品风格数变。题材一贯关怀大众苍生,感受时代苦难。为人性格喜独处冥思,作品亦沉潜幽微,寓意耐人索解。为基督教徒,佛经读者,有志以佛理补基督教义之不足,用以诠释人生,建构作品。被誉为台湾散文“崛起的山梁”;“一代中国人的眼睛”。
春节在火车上读王鼎钧回忆录第一部《昨天的云》,五星推荐! 书名取自痖弦的诗句“今天的云抄袭昨天的云”。退休的人说实话,无关名利,只为在场证明。人活一世,有些东西不记录下来,就散失了;有些人不记录下来,会觉得对不起他们。这是作家的使命感。 书中自序说:我并不...
评分恨不能将时光映成写真,如鼎公一般。合上书,竟恍若看到作者记忆中童年的故乡,像一张张定格的画片扑面而来。昨天的云忽而飘至今日,措手不及。 本以为,《昨天的云》当如齐邦媛的《巨流河》,字里行间心系家国天下,回忆里满载历史沉甸甸的重量。也曾揣测鼎公回忆中的童年,是...
评分 评分全书可谓赤子之心昭日月,王老对家乡、父母的不舍和牵念,离家远赴入学时,父母的敦嘱的那些话语,竟让我觉得有锥心的难受。母亲最后说的那句:“我不想他”,饱含了为人母的牵挂、爱和别离的心痛。王老牢记于心的这段话语中,也让我想到了我的父母。善良朴实的父亲母亲,教导...
评分借用豆友“旧时光煮酒”的评价:“《昨天的云》当如齐邦媛的《巨流河》,字里行间心系家国天下,回忆里满载历史沉甸甸的重量。”让我感受如此娓娓道来的还有巫宁坤的《一滴泪》。文笔有种定力,以致文字不会随着跌宕起伏、纷繁嘈杂的世事而散架。
评分写得真漂亮!三言两语就把一段段故事描绘得如在目前。语言四平八稳,却把回忆录写得章回小说似的引人入胜。
评分看到了真话
评分有几处写得稍稍有点乱,但瑕不掩瑜。文字不做作,不煽情,却见真情。有这样的父母,这样的先生,是乱世中的幸运。
评分笔下的人物,均好似有魏晋风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