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鼎钧,1925年生,山东临沂人。日本侵华期间山东沦陷,离家作流亡学生,辗转安徽、河南、陕西各地,形成写作动机及早期作品内容。1949年至台湾,先后在广播、电视、报纸副刊工作,并在中国文化学院教授新闻写作。其间在《中国时报》担任专栏主笔,为五十年代及六十年代台湾重要的杂文作家,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台湾散文的扛鼎人物。1978年赴美,在新泽西州西东大学担任双语教材编辑。1990年退休。
曾使用诗歌、小说、剧本、评论各种文体,最后定位于散文。已出版《情人眼》、《碎琉璃》、《左心房漩涡》等散文十四种,“人生三书”、“作文三书”、“中国人三书”等二十多种。
曾获得台北中国文艺协会文艺奖章,台北中山文艺奖章,台北行政院优良图书金鼎奖,《中国时报》文学奖,吴鲁芹散文奖。早期作品追求写实,六十年代受到现代主义影响,作品风格数变。题材一贯关怀大众苍生,感受时代苦难。为人性格喜独处冥思,作品亦沉潜幽微,寓意耐人索解。为基督教徒,佛经读者,有志以佛理补基督教义之不足,用以诠释人生,建构作品。被誉为台湾散文“崛起的山梁”;“一代中国人的眼睛”。
往事如烟,烟已成风景;往事如云,云已化甘霖;往事如水,水利生万物;往事如风,风制造气候。常言道文如其人,读其文想象其人。疫情严重,宅家数日,把王鼎钧的回忆录四部曲读完。 一,《昨天的云》 看第一册回忆录《昨天的云》可见作者尽量避免议论,维持一个馄沌未凿的少年...
评分1930 年代的中国,现在看来,是一个动乱不断的年代:刚刚经历王朝更迭、旧制度崩溃、新制度尚未形成,外敌入侵、流离失所、死亡。几十年却仿佛是封尘久远的岁月。由于特殊的历史断层,记录稀少,那个年代便如昨天的云,再难现当时的生活切片。 幸好,有这本《昨天的云》。 从故...
评分春节在火车上读王鼎钧回忆录第一部《昨天的云》,五星推荐! 书名取自痖弦的诗句“今天的云抄袭昨天的云”。退休的人说实话,无关名利,只为在场证明。人活一世,有些东西不记录下来,就散失了;有些人不记录下来,会觉得对不起他们。这是作家的使命感。 书中自序说:我并不...
评分 评分书写的好
评分徐雁老师和梁园都推荐过,简练匀称的缘故吧。但我对这样零碎的个人记忆没多大兴趣。
评分20180305开读,兰陵 20180313读了三章,感觉有点平淡无味。抗战了,不知道会不会有些变化,说到对抗战的激情还是有些的 20180318午夜,从底层家族角度来观察社会,区别于官方史册。史记的纪传体开了一个先河,大人物和大事件为核心,字字珠玑,也把众多无名人物和细节化为虚无般。私人回忆录正好是这种弥补,难得是王先生的台湾身份,可以更有一个别的视角,只是不知道删减了多少。疯爷教诗那段才真的感觉的国学的精髓不是读过一本唐诗三百首就敢妄谈的,可惜不能成册留存,民窑之瓷宿命了。
评分更像散文的回忆录,而非故事。不同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的视角看到了不一样的人生,王鼎钧笔下的那个时代又是另一番风景。他说自己写小人物,嗯,同意。
评分你說的故事要動人,我才喜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