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启樵,专攻中国文学、历史。香港新亚书院、新亚研究所毕业。1966年,获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奖学金,负笈东瀛,取得京都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曾执教广岛大学、姬路独协大学等校。代表作为《雍正帝及其密折制度研究》、《揭开雍正皇帝隐秘的面纱》等。
旅日清史学家杨启樵先生以自抒心机的雍正研究驰名学林,本书为这一方面最新成果的结集。撰写方法为“破”与“立”并行:所谓“破”,是对主张雍正继位出自篡夺的代表性观点,分题驳难,其对象包括清史研究巨擘孟森,前辈王钟翰,异军突起的海外清史学者金承艺,当今清史界重镇许曾重和杨镇,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诸贤俊,以及独树一帜的康熙八世孙金恒源。所谓“立”,特以《为隆科多湔雪篡位帮凶污名》《年羹尧与雍正的恩怨轇轕》两篇,发掘旧史料,提出新观点,以先贤时彦尚未尝试过的方法,为隆、年二人实未帮助雍正“篡位”提供佐证,值得特别关注。作者除了为其文精选秘档影像以佐文字外,还依据史料制成雍正即位后诸弟处遇编年表等,简明扼要,梳理清晰,可供广大对此历史悬案感兴趣的读者参考。
这本是杨教授的新书,篇幅不大,但是很有价值,特别是最前面的隆科多问题,驳斥了勾结说,证实了隆科多没有资格一手遮天,而且没有做康熙帝近臣的资格,他求见康熙帝,都不是很容易,而且后者回复没有特别亲近的东西,特别是皇宫的警卫不是有步军统领在负责他没有长期呆在宫里...
评分金承艺的《清朝帝位之争史事考》对雍正继位不正提出了众多疑点,杨启樵只选择性的回答了一个而已,对于其他问题就几乎是视而不见,避而不谈。 金书对雍正是否篡位提出了两个关键性的问题:一是康熙第十四子改名问题;二是十四子从西南边陲回到北京,究竟是奉谁的旨意,是康熙...
评分这本是杨教授的新书,篇幅不大,但是很有价值,特别是最前面的隆科多问题,驳斥了勾结说,证实了隆科多没有资格一手遮天,而且没有做康熙帝近臣的资格,他求见康熙帝,都不是很容易,而且后者回复没有特别亲近的东西,特别是皇宫的警卫不是有步军统领在负责他没有长期呆在宫里...
评分金承艺的《清朝帝位之争史事考》对雍正继位不正提出了众多疑点,杨启樵只选择性的回答了一个而已,对于其他问题就几乎是视而不见,避而不谈。 金书对雍正是否篡位提出了两个关键性的问题:一是康熙第十四子改名问题;二是十四子从西南边陲回到北京,究竟是奉谁的旨意,是康熙...
评分金承艺的《清朝帝位之争史事考》对雍正继位不正提出了众多疑点,杨启樵只选择性的回答了一个而已,对于其他问题就几乎是视而不见,避而不谈。 金书对雍正是否篡位提出了两个关键性的问题:一是康熙第十四子改名问题;二是十四子从西南边陲回到北京,究竟是奉谁的旨意,是康熙...
10 这书的校对十分差劲,随手一翻,就看见把“黄帝内经”打成“皇帝内经”的地方不下五六个,又把“人士”打成“人土”,想问一句,出版社究竟用的是什么输入法啊?另外,书是好书,杨先生驳十四后人一段特别带劲,看得出杨先生也是心中有火啊!这十四后人是什么居心真是司马超之心啊。
评分读杨启樵教授《雍正篡位说驳难》。杨先生是我一向仰慕的前辈学人,其谈雍正问题的几部撰作,皆为关注此问题者案头必备。此部书杨先生专就雍正即位问题条列诸家之误,其谈及金承艺先生处,提及区区姓名,实不敢当。杨先生指出的诸种问题,均很中肯,颇见用心,当可补苴诸家之漏阙及不足。但区区以为,文史研究,重点在立,而不在破。且有疑处万不能忽视,视若未睹。前辈研究,其可贵处在于提出了一些可研究的线索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有启迪后来研究者之处。
评分火气不小!
评分既是驳难,难免会有火气。本书不能自成体系、篇章,姑且给个三星。另外,金恒源真是无耻极了。
评分杨先生真是好修养,治学严谨条理分明,再荒诞不经的言论也能悉心一条一条据理驳回。此书中那些无稽之谈闲暇时可作一笑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