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初,《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生一件值得纪念的事。它断断续续刊载了一系列文章,总题目颇谦逊,叫做“一个生物学观察者的手记”。后来,这些文章结集成两本书,面向大众,一本叫做《细胞生命的礼赞》,一本叫做《水母与蜗牛》。两书面世后,有数百万读者观念为之一变,人生因之增色。
《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个生物学观察者的手记(汉英对照)》是作者结集的第一本书,包含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整个地球的思考。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评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发思索。1974年出版后,立即引起美国读书界和评论界的巨大反响,获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此后易手数家出版社,印行二十多版次。许多篇目进入美国大学的英文读本、社会学课本和其他多种文集。刘易斯·托马斯的名字也因这一本小书而家喻户晓,有口皆碑。有评论家甚至把他比做当代知识武装下的蒙田。
刘易斯·托马斯,医学博士。毕业于哈佛医学院。一生担任过儿科学、内科学、病理学和生物学等多个教授职位,曾任纽约大学医学院院长和耶鲁大学医学院院长。最后的职位是斯隆一凯特林癌症纪念医院院长和荣誉院长。
——摘自 托马斯《细胞生命的礼赞》 细菌 看着电视,我们会认为,我们是在四伏的危机中作困兽斗,被追逐我们的细菌团切包围,之所以免于感染和死亡,那只是因为化学技术在护卫着我们,每时每刻在杀退众菌。我们得到的指导是把消毒剂到处喷洒,卧室要喷,厨房要喷,洗澡间...
评分想当年,黑川纪章的“共生”思想流行。买了他的书读,没有读太懂,照猫画虎,设计课上,在房子边加了几棵树,牵强地解释自己的设计如何“天人合一”。 后来,读到老子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听到木心先生说“天人合一,是人的一厢情愿”时,内心像被电击了似的,颤了好...
评分从支离破碎的翻译句子, 以及其费力的姿态, 还是可以感知到作者优美的文笔。 但作者的思想, 还不够彻底, 在我看了《自私的基因》和《迷米机器》之后, 尤其是后者, 作者对于语言有生命的描述, 若用迷米的概念来阐述, 会更加精确并有说服力。 此外推荐与此书相关的阅读...
评分刘易斯.托马斯是美国科学院院士,是个大人物,朋友强其做文,才有今天我们看到的《细胞生命的礼赞》、《水母与蜗牛》等书。一个好的科学家不一定可以成为好的科普作家,但一个大的科学家往往可以写出“深入浅出”、“妙笔生花”的科普作品,究其原因在于致广大而尽精微,博而精...
车上花三天读完了= =
评分不够详细,但有启发。我本以为是专门讲细胞的。
评分世间万物皆是细胞生命,所以更像是一个大寓言故事~
评分终于看完了。。一句话要查五个不认识的词的节奏。。各种定状语乱置,多重排比句,俚语口语。。一不小心就直接把人家意思完全理解反了。。。内容有几篇呼吁大力扶持基础科学的倒是不错,其他关于社会生物学的劝诫各位科普作家以后还是少写看烦了。。虐完新概念4还觉得不够爽的,可以来试试这本书。优秀的科普散文哦,适合早晚大声有感情地诵读T_T
评分看得难受 生物学家的随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