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初,《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生一件值得纪念的事。它断断续续刊载了一系列文章,总题目颇谦逊,叫做“一个生物学观察者的手记”。后来,这些文章结集成两本书,面向大众,一本叫做《细胞生命的礼赞》,一本叫做《水母与蜗牛》。两书面世后,有数百万读者观念为之一变,人生因之增色。
《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个生物学观察者的手记(汉英对照)》是作者结集的第一本书,包含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整个地球的思考。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评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发思索。1974年出版后,立即引起美国读书界和评论界的巨大反响,获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此后易手数家出版社,印行二十多版次。许多篇目进入美国大学的英文读本、社会学课本和其他多种文集。刘易斯·托马斯的名字也因这一本小书而家喻户晓,有口皆碑。有评论家甚至把他比做当代知识武装下的蒙田。
刘易斯·托马斯,医学博士。毕业于哈佛医学院。一生担任过儿科学、内科学、病理学和生物学等多个教授职位,曾任纽约大学医学院院长和耶鲁大学医学院院长。最后的职位是斯隆一凯特林癌症纪念医院院长和荣誉院长。
中学阶段浅析的时政、经济和民主历史都会归纳在同一本《思想政治》中,于是大部分中国人在青少年三观形成的阶段就有了对”列克星敦第一枪“、”独立日宣言“和”玻利瓦尔“等词组的初步印象。由此,当书本翻到浓浓沙文主义情怀的历史案例那几页,总会蹦出三两个隔着雾也能看清...
评分真的是用了那么几天的时间看完这部书 书里一边描述细胞我一边想我自己 我们也是那么多那么多细胞构成的 它们这些生命们在不停的反复做着同样的事情 它们在我的身体里来来往往穿行 他们自己活着死亡然后为我的活着提供所需要的一切东西 它们的运动和产生些物质 供给我思考 甚至...
评分从微观的视角讲述宏观、宇宙的事。看的时候会特别惊叹于造物者的巧妙和精细,感觉我们的每一根头发、体内的每一个细胞其实都是活的,只是用我们不懂的语言在与我们交流。作者是生物学家,文笔有一种热爱自己专业之人的特有的幽默。就像很多音乐人觉得某段旋律、某个音节是可爱...
评分从微观的视角讲述宏观、宇宙的事。看的时候会特别惊叹于造物者的巧妙和精细,感觉我们的每一根头发、体内的每一个细胞其实都是活的,只是用我们不懂的语言在与我们交流。作者是生物学家,文笔有一种热爱自己专业之人的特有的幽默。就像很多音乐人觉得某段旋律、某个音节是可爱...
评分想当年,黑川纪章的“共生”思想流行。买了他的书读,没有读太懂,照猫画虎,设计课上,在房子边加了几棵树,牵强地解释自己的设计如何“天人合一”。 后来,读到老子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听到木心先生说“天人合一,是人的一厢情愿”时,内心像被电击了似的,颤了好...
协同进化——线粒体;呼吸的地球
评分不够详细,但有启发。我本以为是专门讲细胞的。
评分世间万物皆是细胞生命,所以更像是一个大寓言故事~
评分食不知味。然而文章很棒,翻译也好。
评分作者果然是个诗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