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突的解釋

衝突的解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作者:陶飛亞
出品人:
頁數:145
译者:
出版時間:2011-11
價格:35.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49503636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基督教
  • 曆史
  • 陶飛亞
  • 智識者存
  • 教案
  • 宗教
  • 天主教
  • 曆史學
  • 衝突理論
  • 社會解釋
  • 權力關係
  • 意識形態
  • 社會結構
  • 群體行為
  • 文化衝突
  • 社會變遷
  • 批判思維
  • 社會秩序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衝突的解釋》主要內容簡介:20世紀80年代以後,中國大陸史學界對近代基督教的研究發生瞭重要的範式轉移。一般而言,人們可以把這個變化概括為從無到有。從中國史學整體來看,這一領域從極度的邊緣化逐漸變成瞭一塊新的“邊區”;專題研討會和著作幾乎可以追步當年一些史學熱點問題的討論。這種轉變不僅包括瞭方法的轉變和研究者背景的轉變,也包括瞭研究主題的轉變。從單嚮度地研究基督教與中國社會的衝突,擴展到多維度的研究其在文化、社會方麵對中國的影響;從單純的反洋教敘事轉嚮對基督教與中國社會互動的研究,盡管這場互動是在兩個人數規模極不相稱、社會製度不同的群體之間進行的。80年代後,學界關心的問題不光是以前帝國主義如何利用基督教侵略中國,也注意考察基督教在中國到底進行哪些活動,中國人是怎樣對待基督教或西方文化的輸入的,是正麵的還是負麵的以及基督徒和教會團體同周圍的社會環境之間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總起來說,現代化範式的取嚮是很明顯的。

著者簡介

陶飛亞,上海嘉定人,1951年生於山東益都。當過10年知青,恢復高考後先後獲山東大學曆史學學士、碩士。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曾應邀在紐約大學市立學院、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及颱灣大學等校擔任訪問學者。現為上海大學文學院曆史係教授、文學院執行副院長、博士生導師、中國義和團運動研究會理事、中國宗教學會理事、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所兼職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近現代基督教史、義和團運動史及在華傳教運動與美國社會等。近年來著有《中國的基督教烏托邦:耶穌傢庭1921-1952》、主編《東亞基督教再詮釋》等多部學術著作,在《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文史哲》、《世界宗教研究》和《學人》等刊物發錶論文數十篇。

圖書目錄

“文化侵略”源流考 一、“文化侵略”提法的形成與含義 二、“文化侵略”口號的曆史軌跡 三、“文化侵略”提法在文化方麵的影響中國的基督教烏托邦為什麼會解體:與《牛津基督教史》中一個觀點的商榷 一、外部環境的變化 二、從內部改革到要求“分傢” 三、與西方基督教烏托邦的一個比較抗戰時期中共對基督教會的新政策 一、早期的政策 二、抗戰時期政策的轉變 三、太平洋戰爭以後對基督教的政策 四、政策與實際共産國際代錶與中國非基督教運動 一、共産國際與非基督教運動的發起 二、發動非基督教運動的政治動機 三、對中國非基督教思想的影響19世紀山東新教與民教關係 一、適應山東環境的布道策略 二、比較慎重地吸收教徒 三、新教教案的分析晚清知識分子非基督教傾嚮的文化原因山東反教鬥爭與“扶清滅洋”思想 一、民教矛盾剖析 二、士紳與反教鬥爭 三、官方態度及其影響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原來中國還有過這樣的烏托邦實踐

评分

近代教案原因很復雜,很難用一個標準去界定,而且不同地區發生教案的背景都有很大差異。也許有些衝突是社會矛盾的作用,隻是牽扯瞭教會、信徒纔成瞭“教案”

评分

原來中國還有過這樣的烏托邦實踐

评分

論文小集~~

评分

論文小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