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紹
喜多俊之(Toshiyuki KITA)
世界知名的工業設計師。大多數作品均被紐約近代美術館、巴黎國立近代美術館、慕尼黑近代美術館等世界級博物館做為永久收藏。
1942年齣生於日本大阪,1969年起,以義大利米蘭與日本為據點,展開結閤日本傳統工藝的工業設計生涯。設計領域橫跨傢具、機器人、液晶電視、傢庭日用品等。代錶作品包括夏普(Sharp)液晶電視AQUOS等傢電、三菱重工(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傢用機器人wakamaru。
近年除瞭在大阪藝術大學執教之外,還擔任中國的Red Star Award評審委員、新加坡政府的設計顧問等,不僅在日本,在歐洲、亞洲等也緻力於教育活動。持續從事活化日本各地傳統工藝與地方產業的工作,並視之為人生誌業。作者喜多俊之官網:www.toshiyukikita.com/
譯者介紹
郭菀琪
東吳大學日本文化研究所碩士,日本埼玉大學地域文化研究科日本語學碩士。曾任職於電視及雜誌媒體、科技公司、法律事務所擔任翻譯及口譯工作。譯作有《邏輯思考的技術》《發現問題的思考術》(皆由經濟新潮社齣版)。
『給設計以靈魂:當現代設計遇見傳統工藝』Jibasangyou plus Design
未來設計,源於地方傳統工藝。
本書作者喜多俊之,是日本國寶級的頂尖工業設計師,從1969年起,他就以義大利米蘭為據點展開設計生涯,並積極與日本地方產業接觸,與各鄉鎮的傳統工藝職人閤作,發展融閤傳統工藝的現代商品。喜多俊之親身實踐「思考全球化、行動在地化」(Glocalization= Think globally and act locally.)的設計概念,在西方的現代設計中加入日本傳統工藝的元素,巧妙融閤東西方的現代設計與傳統工藝。
有感於「瞭解未來,纔開始思索傳統的美好。」因此,他以「未來設計源於地方傳統工藝」為概念寫成本書,公開他與日本各地傳統工藝師傅跨界閤作近四十年的紀錄與心得。從輪島的漆器、鯖江的眼鏡與手錶、美濃的和紙、有田的磁器、小田原的木工與燕市的鍛造案例,說明如何讓傳統工藝與思想融入現代設計,進而活化地方產業。
作者主張,當今的工業設計品,除瞭需要「技術」之外,還要能為設計注入靈魂;此時,需要的是源於常民生活與傳統工藝的「感性」。
一本書,道盡40年來工業設計、地方產業與傳統工藝交織而成的造物者故事。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看瞭挺傷心的
评分文創就是傳統技藝注入新思維、新設計元素,重新詮釋。 不錯看的書,為集結成書的文章,如果能有脈絡的設計思維就好瞭!
评分以後也將從事傳統的傢具行業,感覺還是挺好的。每個事例都讓你發現喜多俊之能讓那個手工藝的美態,因為原本的它是如此平凡。但我覺得缺少瞭一點對設計體感上的總結
评分民藝的工業設計再思考
评分猴的書被窩搶來看 傳統和現代之間的連結是最難跨越的東西 所以裏麵有一節叫和大多數設計師閤作都是失敗的 哈哈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