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史(下)

中國文學史(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世界圖書齣版公司
作者:龔鵬程
出品人:後浪
頁數:472
译者:
出版時間:2011-11
價格:60.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10040467
叢書系列:後浪大學堂
圖書標籤:
  • 文學史
  • 龔鵬程
  • 文學
  • 中國文學
  • 中國文學史
  • 古典文學
  • 中國
  • 大學堂
  • 中國文學史
  • 下冊
  • 古代文學
  • 文學史
  • 中國
  • 經典著作
  • 傳統文化
  • 曆史
  • 文學研究
  • 教材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北京大學中文係主任 陳平原,香港浸會大學中文係主任 陳國球,颱灣清華大學文學研究所所長 蔡英俊 聯閤推薦

最具史纔、史學、史識的《中國文學史》

文采 縱橫恣肆、議論酣暢、敘事快利,一洗教科書呆闆枯澀之氣。

學問 取材既博又精於剪裁,鄙棄堆垛知識、鋪排材料、抄來抄去。

見地 新見迭齣、奇銳精敏、大破俗說,極力拓展文學史討論空間。

性情 仿馬遷班固,筆含性靈不掩纔情,非編纂排比之文學史能及。

有關文學史的思考,朋輩中龔鵬程兄可說是先導者。我在閱讀龔著文學史時,文學曆史之鮮活生猛,如在目前。讀文學史至此,夫復何求?——陳國球

我覺得這本書是讓老師準備文學史更深更好的材料來源之一。上研究所文學史研討課時,是很好的補充教材。——蔡英俊

本書接續上冊,起於晚唐,迄於20世紀初,全景展現瞭中國近一韆餘年文學曆史的發展變遷。

作者秉承自己獨特的文學史觀,通過剖析對文學曆史的各種詮釋之間共時性的互動與抗衡、曆時性的纍積與變奏,上推曆史本身,下探對後世的影響。書中具體論述瞭晚唐的格法之學如何展開“宋詩的基本風貌 ”、唐宋文人階層如何擴大、文人的性質如何衍變、文學如何成為社會文化的基調,兼論屈原、陶淵明、杜甫、李商隱等人如何成為文學史的重要人物、形塑後世的創作觀點;文與道、駢與散、詩與詞、經與文之間的辯證,以及說唱、音樂的文學化;明清之際精緻的八股文寫作、文學創作的通俗化,以及文學史寫作的齣現。

作者於兩冊文學史的寫作中展現瞭“文字─文學─文化”的體係觀,即以文字為基礎的文學世界逐漸擴大,文學自兩漢文人階層的形成發展到唐宋文學崇拜的社會,最終走嚮明清之際的通俗化,文人階層的內部結構在曆史中不斷變動形成瞭中國文化的主要脈絡。

著者簡介

龔鵬程,祖籍江西吉安,1956年生於颱北。颱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畢業。曾任淡江大學文學院院長,颱灣南華大學、佛光大學創校校長,颱灣學生書局總編輯等職。曾獲颱灣中山文藝奬、中興文藝奬、傑齣研究奬等奬項及颱灣校園十大名師、颱灣十大金榜專欄作傢稱號。2004年起,曆任北京師範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教授。現為北京大學教授。

龔鵬程先生自幼纔華橫溢,研究領域涉及中國文學、史學、哲學、宗教等,博古通今,著作等身,有“天下第一纔子”之美譽,是當代享譽海內外華人世界的知名學者。至今正式齣版專著70餘種,其中在內地齣版的有:《遊的精神文化史論》、《中國文人階層史論》、《文化符號學導論》、《文學散步》、《中國傳統文化十五講》、《國學入門》、《俠的精神文化史論》、《中國小說史論》等。

圖書目錄

第 51章 句圖與格例 001
格法之學 002
句意關係 004
言意之辨 005
第 52章 文學的崇拜 009
僧徒文士化 010
宗教性崇拜 012
文學的社會 014
第 53章 詩客麯子詞 021
擬代創作 022
美人心事 025
第54章 傷春的情懷 029
女聲代言 030
舞女唱嘆 031
博奧之美 033
第55章 平淡的滋味 037
上追詩騷 038
一切皆詩 040
第56章 誌道的追求 045
平淡造理 046
中和美學 048
人文化成 050
第57章 典範的塑造 053
型塑典範 054
以《詩》統《騷》 058
第58章 詩教的精神 061
道尊於勢 062
士人典範 064
第59章 文士的風采 071
文與道俱的新文人 072
文藝聯結 076
第60章 文雅的趨嚮 079
化俗為雅 080
詩化之趨勢 082
審音辨律 084
第61章 文體的規範 087
體裁分辨 088
當行本色 090
工力與妙悟 093
第62章 風格的建立 097
古今體製之變 098
五律七律之爭 100
無意渾成之境 102
第63章 江西宗派詩 105
江西詩社宗派圖 106
用功在內不在外 109
第64章 文道的分閤 113
復古尊唐之風 114
詩與道漸分 116
第65章 詩詞的分閤 119
詞本艷科說 120
詞法即詩法 123
第66章 駢散的分閤 127
文道雙彰 128
體兼駢散 130
第67章 經文的分閤 137
經典的文學性 138
托古改製 142
第68章 藝文的分閤 147
文主樂從 148
言說藝術 151
第69章 新文壇的形成 155
遼金漢化 156
南北綜益 158
第70章 新風格的齣現 163
遺民作傢 164
道釋作傢 168
第71章 元文學之麵貌 171
詩趨唐調 172
文人結社 175
第72章 明初的承與變 179
詩文的典範 180
盛唐的概念 183
第73章 明文學之主乾 187
明代絕藝 188
代聖立言 191
第74章 分裂中的文壇 195
文道漸分 196
古詩聲調 198
第75章 文章評點之盛 203
抹筆、圈點 204
評點、文話、體則文格 207
第76章 復古論法之風 211
擬議成變 212
纔與情 214
第77章 明人的元雜劇 219
南北麯爭霸 220
原本為標榜 223
第78章 古史的通俗化 229
通俗推廣的史述 230
以史為鑒的教化 233
第79章 稗史傳統復興 239
文士炫纔 240
齣版情境 243
第80章 文人纔子的錶現 247
纔子佳人 248
審美偏執 251
第81章 化民成俗 255
全麵文人化 256
曆史性的道德判斷 260
第82章 轉俗為雅 263
名教之利器 264
文雅的世界 268
第83章 審美觀照 271
雜 272
隔 274
第84章 文人結社 279
話語霸權 280
黨社之爭 283
第85章 清初的風氣 287
曆史斷裂觀 288
文人意識之沿續 291
第86章 天下之興亡 295
隱逸傳統 296
時代哀感 298
經世思想 300
第87章 曆史之意識 305
文人山林氣 306
文學史意識勃發 311
第88章 博學的趨嚮 317
博學於文 318
“士”的變化 321
第89章 諧俗的氣息 325
世俗化的文人 326
文學的世俗化 329
第90章 文字的技藝 335
文人娛樂 336
創作旺盛 341
第91章 文學的觀點 345
聊齋誌異 346
四庫提要 352
第92章 文風與學風 357
閤經 358
通史 360
主文 362
第93章 情性的生命 369
纔情 370
性情 373
狹邪文學 376
第94章 兒 女 379
《紅樓夢》與“紅學” 380
曆史或文學 383
情書或悟書 385
剛性或柔性 386
第95章 英 雄 391
俠義小說的係統 392
推崇俠客的時代 394
第96章 人 心 401
世道人心的關懷 402
戲麯與宗教 406
第97章 世 變 411
文學化的消融 412
遊士 415
第98章 復 古 423
本乎心、本乎經、本乎古 424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誰陳 426
第99章 通 俗 435
傳播差異 436
以文為戲 439
第100章 革 命 445
文學史框架 446
中國文學之消亡 450
曆史中的審美活動 455
後 記458
齣版後記461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此书非极大自负者不能为也。 何以见得?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写作,几乎是一项impossible mission。仅仅从“文学史”的观念看,这一名词的关键点究竟在文学还是在史就值得深思。如果说是文学,那么重心必定放在文本的审美与批评,但这又是一件见仁见智的事情,没有任何...

評分

此书非极大自负者不能为也。 何以见得?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写作,几乎是一项impossible mission。仅仅从“文学史”的观念看,这一名词的关键点究竟在文学还是在史就值得深思。如果说是文学,那么重心必定放在文本的审美与批评,但这又是一件见仁见智的事情,没有任何...

評分

此书非极大自负者不能为也。 何以见得?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写作,几乎是一项impossible mission。仅仅从“文学史”的观念看,这一名词的关键点究竟在文学还是在史就值得深思。如果说是文学,那么重心必定放在文本的审美与批评,但这又是一件见仁见智的事情,没有任何...

評分

此书非极大自负者不能为也。 何以见得?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写作,几乎是一项impossible mission。仅仅从“文学史”的观念看,这一名词的关键点究竟在文学还是在史就值得深思。如果说是文学,那么重心必定放在文本的审美与批评,但这又是一件见仁见智的事情,没有任何...

評分

此书非极大自负者不能为也。 何以见得?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写作,几乎是一项impossible mission。仅仅从“文学史”的观念看,这一名词的关键点究竟在文学还是在史就值得深思。如果说是文学,那么重心必定放在文本的审美与批评,但这又是一件见仁见智的事情,没有任何...

用戶評價

评分

讀訖上下兩冊,方法論的超越最能讓人耳目一新,大感暢懷

评分

文學史應該展現曆史中的審美活動,而不是後人構擬的文化想象。

评分

翻過,多有頗異前人之說者,雖不必盡確,要皆有所思者,可詳味之。

评分

下冊始自晚唐,終於民初,中華文脈斷絕於斯,似是而非的西方文學傳統李代桃僵;詞本婉轉以代言而言,誌道之追求實乃求古塑造其典範,從文學至於文化形成特殊的文士階層,高相標舉亦成社會之風嚮;文士的文學批評意識使得宋代諸多文體欲立規範,常與變之間,文道、詩詞、駢散、藝文皆有分閤;元趨唐調,清承明製,古史的通俗化與傳奇稗文閤流,雅俗相生,世道變壞遊士寒切,轉嚮內心之探索;復古是晚清文學發展主軸,西方文化卻已悄然而至,近代文學史的研究便由模仿後一路嚮漸行漸遠瞭……

评分

虛字行氣,故不闆滯,最便於議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