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滿紅,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碩士、學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哈佛大學歷史與東亞語文博士。在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擔任研究員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係擔任教授約20年、並在日本早稻田大學、京都大學共擔任客座教授一年之後,曾於2008年5月20日至2010年12月15日間擔任中華民國國史館館長,之後迴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並仍兼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係教授。專長領域為臺灣史、經濟史、清史、史學理論。撰有《茶、糖、樟腦業與颱灣之社會經濟變遷,1860-1895》、《晚近史學與兩岸思維》、《獵巫、叫魂與認同危機:臺灣定位新論》等著作。
本書討論中國對白銀的需求如何與十九世紀前期拉美人民的獨立運動以及其他世界經濟變化交互影響,從而使中國從清初的鼎盛走嚮瞭近代的衰落。
在討論十九世紀上半葉中國白銀外流的影響之外,亦關注其對思潮起伏的影響。在經濟史與思想史之間,若乾前輩學者曾探討思想對經濟的影響,而本書特別觸及:當經濟對十九世紀上半葉中國人的生活形成特別嚴峻的挑戰時,知識人如何在傳統中國纍積幾韆年的知識倉庫中,尋求不同的奧援而彼此競爭,從而在政治權威與社會自主、國傢與市場之間,呈現可與西方媲美的多元思維。
大家都知道,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转折点。鸦片战争为什么爆发?我们在历史教科书上都学过:英国在中国进口了大量的丝绸茶叶,为了平衡对中国的贸易逆差,所以大量向中国倾销鸦片,结果造成了中国的白银外流。中国的清政府派林则徐去禁烟,最终引发了战争。 但是《银线...
評分- 作者是剛去世的漢學家孔飛力的學生. - 將十九世紀初清朝的經濟困難, 與全球的白銀供應短缺扣連上。 - 讀這書才了解到清朝時的白銀、銅錢制度, 以及一國之通貨在當時竟然是依賴於生產於南美的白銀, 挺有趣的。 - 作者嘗試把當時的一些學者、思潮等整合在一起去看, 比如把一...
評分 評分书摘/反思 一、清朝的货币流通状况 铜钱的流通量超过实际所需;白银,高度依赖进口;纸币没有,银票,也处在政府管控范围之外,这就是清朝的货币流通状况。在这个结构里,起到价值锚定作用的应该是白银,但由于白银进口量不可控,清政府也没有什么货币政策。一旦白银供应出现问...
真正的全球史是要像這樣子能深入到內部的,否則都是空洞的大詞堆砌。
评分該書以白銀為切入點把中國與世界、傳統中國與近代中國、社會實況與思想潮流串聯起來,同時從貨幣供應、齣口貿易以及産業競爭等不同角度論證中國在19世紀上半葉由盛轉衰是被它與拉丁美洲間的銀綫絆倒的。中國的白銀自18世紀後半期以後幾號完全從依賴拉丁美洲進口。這種進口一般通過國際貿易獲得,即西方國傢通過他們在亞洲殖民地為中轉,將從美洲開發的白銀帶入中國。中國的茶葉、絲綢等在西方國傢有廣泛的需求,因而通過齣口,白銀得以流入中國。19世紀上半葉由於印度茶葉的擠壓,中國齣口的茶葉和生絲不景氣,無法抵消鴉片貿易帶來的白銀外流。同時,拉丁美洲供應全球市場的白銀在19世紀初急劇減少,加劇瞭中國齣口市場的蕭條。因此,並非印度鴉片的輸入,而是中國茶葉、生絲在世界市場上的蕭條和世界金銀的減産,纔是導緻白銀外流的根本因素。
评分被recall瞭。。速度讀完
评分真正的全球史是要像這樣子能深入到內部的,否則都是空洞的大詞堆砌。
评分該書以白銀為切入點把中國與世界、傳統中國與近代中國、社會實況與思想潮流串聯起來,同時從貨幣供應、齣口貿易以及産業競爭等不同角度論證中國在19世紀上半葉由盛轉衰是被它與拉丁美洲間的銀綫絆倒的。中國的白銀自18世紀後半期以後幾號完全從依賴拉丁美洲進口。這種進口一般通過國際貿易獲得,即西方國傢通過他們在亞洲殖民地為中轉,將從美洲開發的白銀帶入中國。中國的茶葉、絲綢等在西方國傢有廣泛的需求,因而通過齣口,白銀得以流入中國。19世紀上半葉由於印度茶葉的擠壓,中國齣口的茶葉和生絲不景氣,無法抵消鴉片貿易帶來的白銀外流。同時,拉丁美洲供應全球市場的白銀在19世紀初急劇減少,加劇瞭中國齣口市場的蕭條。因此,並非印度鴉片的輸入,而是中國茶葉、生絲在世界市場上的蕭條和世界金銀的減産,纔是導緻白銀外流的根本因素。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