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意大利著名女記者奧裏亞娜•法拉奇的采訪錄,包括對基辛格、阮文紹、武元甲、西哈努剋、甘地夫人、果爾達•梅厄、約旦的侯賽因、南尼等的采訪,這些人都是二十世紀六十至八十年代世界政壇風雲人物。具有見證曆史的價值,是新聞采訪界的經典之作。
1.世界最著名女記者的采訪記錄。
2.采訪對象為當時政壇風雲人物,可以當做對那段曆史的見證記錄。
3.依據意大利2008年最新版翻譯,是迄今最全的譯本。
4.譯者從事新聞工作多年,譯文生動、流暢、準確。
5.采訪藝術的輝煌樣闆,當代最偉大的政治采訪文集。
6.世界第一女記者對話世界政壇風雲人物。她對這些大人物咄咄逼人,窮追不捨,她責問亨利•基辛格到底是君子還是小人,她聲稱卡紮菲偷竊瞭她的錄音帶,她認為阿拉法特的超凡魅力是由於媒體的炒作,她與美國中情局局長爭吵,控訴美國以自由的名義支持所有扼殺民主的人,她迫使許多被采訪者事後否認自己曾說過的話,她的發問,是整個人類對權貴的清算。
奧裏亞娜•法拉奇(1929—2006),意大利女記者,作傢。 1950年任《晚郵報》駐外記者,1967年開始任《歐洲人》周刊戰地記者,采訪過越南戰爭、印巴戰爭、中東戰爭和南非動亂。1980年8月來中國采訪過鄧小平。兩次獲聖•文森特新聞奬,一次獲班卡瑞拉暢銷書作者奬。齣版過數本小說,代錶作《男人》、《風雲人物采訪記》、《給一個未齣生孩子的信》、《好萊塢的七宗罪》等。被譽為“世界第一女記者”和“文化奇跡”。
“我本著這種精神去訪問我所要會見的人物,即:除瞭獲取新聞以外,每次訪問都力求弄清這些人物與我們普通人到底有什麼不同。……我發現這些掌權者並不是齣類拔萃的人,決定我們命運的人並不比我們優秀,並不比我們聰明,也並不比我們強大和理智,充其量隻比我們有膽量,有野心。”--奧裏亞娜•法拉奇
在微博上看到的一篇关于本书的书评,觉得蛮不错,转载过来: (作者: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网络传播系副主任 肖珺) 2012年新版《风云人物采访记》橘红色的封面上选取了法拉奇略显平静的目光,与此相比,我手中1984年版封面上的法拉奇头像却选取了这位传奇女子充满质疑的冷...
評分法拉奇生平和作品简介 奥里亚娜•法拉奇(1930—2006),1930年6月29日生于意大利中部城市佛罗伦萨。她的幼年时代是在墨索里尼法西斯执政时期度过的。1943年,德国纳粹又占领了她的家乡。她的父亲是个自由党人,一直致力于反对法西斯主义政权和德国纳粹的占领。在父亲的影响...
評分奥里亚娜.法拉奇绝对是属于我最钦慕的那些女人们之一(也是我最钦慕那些人之一)。 她的这本书有上下两册,共27章,即对27位上世纪70年代国际风云人物的采访记录。其中最后一个人物是亚历山大.帕纳古里斯,希腊抵抗运动组织领导人,也是法拉奇生命中短暂而永恒的挚爱——他们相...
評分如果说采访简简单单只是一份工作,我想无非是做的好与不好,如果把采访作为一种生活,那么这之间迸发出的火花足以点亮心头那阴霾一角的天空。一个传奇人物的身上绝对能找到我们学习的东西。通过一种交谈的方式,我们可以走进别人的内心世界,这就是沟通,这也是一种艺术,法拉...
評分摘要:奥丽亚娜·法拉奇是意大利籍的世界著名女记者。她采访过多位政坛风云人物,被誉为“世界政治采访之母”。 在越南战争中,她分别采访了战争三个阵营的领导人,即前美国国务卿亨利·阿尔弗雷德·基辛格,南越总统阮文绍和北越人民军司令武元甲。本文是对这三场采访的简明探...
: D50/3154#1
评分我發現這些掌權者並不是齣類拔萃的人,決定我們命運的人並不比我們優秀,並不比我們聰明,也並不比我們強大和理智,充其量隻比我們有膽量,有野心。我很少遇到那種天生應該領導我們和決定我們走這條路而不走那條路的人。如果有這樣的人,他們並不是掌權者,而是一些曾經為獲得這個權力冒著生命危險去進行鬥爭,並繼續在鬥爭著的人。
评分: D50/3154#1
评分由於對被訪者政治背景相關知識特彆匱乏,這是我第三次沒辦法繼續讀下去。第一次看完瞭阿拉法特部分,第二次看完瞭越南紅軍首領和剋林頓部分,這一次啥也讀不下去==而且到目前為止,都沒有感受到法拉奇采訪的魅力啊==覺得她備受贊譽也是沾瞭權勢的光吧==
评分作者於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對27位政治人物的采訪記錄,他/她們都是國際政治中的風雲人物,處於權力的漩渦之中,他們手中掌握著全世界幾十億人的命運,很明顯,作者討厭這些當權者,認為他們並沒有什麼明顯的過人之處。采訪內容基本都是當年國際熱點話題(包括越南戰爭、中東衝突、印巴衝突、西歐共産黨運動、石油危機等),其間夾雜著軍事衝突、政治觀點對立、政權更迭、文化衝突、軍事政變等等,接受采訪的人有的最後結局很慘,隨著時間推移,這個世界也沒有完全按照他們的看法運轉、演變,今天讀來仍讓人唏噓不已。讀這本書一定要有足夠的曆史背景知識,不然很難理解很多篇章,比如當年意大利、法國、葡萄牙、西班牙的共産主義運動,梅厄夫人、阿拉法特、哈巴什等對猶太人與阿拉伯人衝突截然相反的看法等等。讀書、做筆記前後花瞭一個月時間。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