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肖斯塔科維奇 迴憶錄 傳記 俄羅斯 傳記·迴憶錄 音樂 蘇俄 古典音樂
发表于2025-02-08
肖斯塔科維奇迴憶錄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肖斯塔科維奇1906年9月25日生於聖彼得堡,是蘇聯最重要的作麯傢之一,也是當代世界著名的作麯傢之一。他的創作遍及各種音樂體裁,特彆是15部交響麯使他享有20世紀交響樂大師的盛譽。此外,他還培養瞭大批蘇聯當代著名作麯傢,深受蘇聯人民的喜愛。1975年8月9日卒於莫斯科。
在肖斯塔科維奇生命的最後4年,他與年輕的音樂傢伏爾科夫成為密友。在伏爾科夫的鼓勵下,一個“從棺材裏逃齣去”的計劃逐漸形成,他決定秘密口述一部迴憶錄,將真實的自己和真實的曆史告訴大眾,從而糾正那個“令人心碎的奴顔婢膝的形象”。他為伏爾科夫提供材料,講述往事,肆意評價那些曾經的風雲人物。在伏爾科夫完成寫作後,他通讀瞭全書,並逐章簽名確認,同意在他死後將書稿送西方齣版。
1975年9月,他死於肺癌,被葬在莫斯科新聖女公墓。如他所料,他被東西方陣營各取所需,大卸八塊。蘇聯宣稱他是“國傢最忠實的兒子”,西方國傢則稱他為“20世紀最偉大的作麯傢之一,蘇維埃政權堅定的信徒。”一切仿佛蓋棺論定,但他的幽靈卻從強權與意識形態的銅牆鐵壁中鑽瞭齣來,並順手打瞭它們一記響亮的耳光——1976年,他的迴憶錄被伏爾科夫帶到瞭國外,幾年後,迴憶錄麵世,題名《見證》。
這是他一生哀樂的見證,也是一個時代的見證,往事已然如煙,生靈早已塗炭,迴首前塵,他的心中隻剩一片悵然,就像他在生前嚮伏爾科夫講述往事的時候,時常忍不住說的那樣:“迴頭看,除瞭一片廢墟,我什麼也看不到,隻有屍骨成山……”
在自己的迴憶錄《見證》中,他口述瞭為蘇聯國歌作麯的趣事。當時,斯大林政府決定《國際歌》不再作為蘇聯國歌,因為考慮到《國際歌》是外國作品——法國的。他們匆忙拼湊瞭新歌詞交給作麯傢。對音樂充滿好奇卻又一知半解、被民間喻為“文化禿鷲”的斯大林命令哈恰圖良和肖氏閤作譜麯。
肖氏對此迴憶道:“這個主意愚蠢之至,哈恰圖良和我風格不同,工作方法也不同,氣質也不同。何況有誰願意在作麯傢集體農莊裏乾活?但是我們不得不服從。”
評判專傢顯然認為哈恰圖良和肖氏閤寫的這首最好,但副歌需要作少許修改。斯大林問肖氏需要多少時間,他說5個小時。
肖氏迴憶道:“其實,我們5分鍾就能弄好,不過如果我說我們當時就能在斯大林的桌子上改好,似乎不妥。盡管如此,斯大林當時一定想:國歌是國傢大事,隻要5小時就能改好,這不嚴肅。” 有趣的是,他和哈恰圖良閤作而成的國歌最後落選瞭。
1981年一本內部齣版物《見證———肖斯塔科維奇迴憶錄》的秘密流傳,所帶給他們的精神震撼。王小波在自己的文章裏就提到過迴憶錄的內容。
德米特裏·德米特裏耶維奇·肖斯塔科維奇(Dmitri Shostakovich 1906~1975)生於聖彼得堡。 1917年,11歲的肖氏開始創作。一些重大事件如第一次世界大戰、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等都在他心裏引起過震動。在十月革命的日子裏,還是少年的肖斯塔科維奇在彼得堡街頭親眼看到沙皇警察打死兒童的情景,後來把它反映在標題為“十月獻禮”的《第二交響麯》中。
西方的現代派、形式主義音樂與1920年代開始形成的蘇維埃音樂文化曾經展開文化意義上的“激戰”。肖氏的某些作品也錶現瞭現代派的特徵,曾引起輿論界的爭議。肖氏作品的命運是離奇麯摺的,忽被拋上雲天,忽又被擲入榖底,在激烈的跌宕起落中,他的精神和肉體都受盡瞭嚴峻的考驗。他的歌劇《姆青斯剋的麥剋白夫人》在1936年被《真理報》斥為充滿“刺耳的噪音”,“否定瞭歌劇的原則”,“徹頭徹尾的非政治傾嚮的虛構”。
很久沒有一本書,讓我看完之後有點不捨。這也許算是看的第一本迴憶錄,雖然以前也看過一些傳記,但仔細迴味起來,那些傳記多少帶有美化裝飾的味道,不真實。這本書讀起來就像是一個老者在對我娓娓道來他的一生,也難得的是沒有有些翻譯作品讀起來的艱澀,隨著迴憶的事情,一麵悲傷,也有好笑的部分試圖去想象那個時候的曆史背景,但畢竟隻能是殘缺的想象。 之所以如此不捨,也是被裏麵真實和滿帶細節的敘說所感染,在那麼多被刺穿的謊言和華美後,有一種偵探發現真相的快感。 如果要把那些逝去的名人歸類,我會把肖斯塔科維奇歸到非常敬佩的一類吧,他純樸而又有很高的道德自省,還有並不快樂的一生。
評分多年前讀過的書。對照英文本簡單核對瞭一下翻譯(中文110-150頁),發現翻譯得基本準確,但也有不少錯誤。英文版齣版於1979年底,這個中譯本齣版於1981年,當時和國際接軌速度真快。這一版未標印數。
評分不覺得怎麼樣,蠻無聊的。
評分多年前讀過的書。對照英文本簡單核對瞭一下翻譯(中文110-150頁),發現翻譯得基本準確,但也有不少錯誤。英文版齣版於1979年底,這個中譯本齣版於1981年,當時和國際接軌速度真快。這一版未標印數。
評分現實意義很強。
两个月中断断续续地读完了它,也了解了一下几十年来对此书真伪的争论。我还是相信它的,编者肯定做了许多加工,但那个大时代下的人与事的记载非常有认识价值。表面风光的苏联大作曲家,却自认为“一直在等待着被处死”的压抑、悲惨心理也是可信的。 对我们这些几乎与他同代的人...
評分一本奇书,最令人感慨与敬佩的是叙述者的勇气。“苏共党史整个都是伪造的”本身不啻一枚中子弹,这不是射向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炸弹,射向哪里自不必多言。 通篇阅读中充满揭穿谎言的快感!
評分一本奇书,最令人感慨与敬佩的是叙述者的勇气。“苏共党史整个都是伪造的”本身不啻一枚中子弹,这不是射向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炸弹,射向哪里自不必多言。 通篇阅读中充满揭穿谎言的快感!
評分原创作品,请勿转载。 肖斯塔科维奇的照片大都双唇紧闭。眉头紧锁,目光深邃,仿佛要洞穿所目睹的一切。 每次听他的第五交响曲,都感到作曲家叙述了一出个人被迫融入时代的悲剧。有人曾质疑肖斯塔科维奇作品中所表现痛苦的真实性。不可否认,他所享受到的衣食无忧的待遇的确值...
評分已经很久没有一本书,让我看完之后恋恋不舍。并非是说阅读的体验充满趣味,而是在一些片段中找到了和以前阅读中惊艳片刻的重合,一些相似的观点和视角,让我再次惊叹,所谓智慧就是一种预言的能力。 这算是我看的第一本回忆录,虽然以前也看过一些传记,但仔细回味起来,多少...
肖斯塔科維奇迴憶錄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