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寺(珍藏版)/王小波全集》讲述了关于现在、过去、自我、记忆,穿越时空和地域的故事,主人公的遭遇和唐代传奇人物薛嵩、红线的遭遇古今交错。作者以借古喻今的手法,自由奔放的想象力,收放自如的叙述技巧,构筑了一个虚拟、魔幻、诡异的时空世界。通过一段段荒诞有趣的故事,作者展现了对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性格的独到解析,对中国现实问题也有深层的隐喻。
王小波,学者、作家。1952年5月13日出生于北京,1968年去云南插队,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商业管理。1984年至1988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获硕士学位后回国,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后辞职专事写作。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
王小波说:“这个世界上好的东西不多,我愿意为之付出生命。”他说的,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智慧和自由。和他写的那个在万寿寺里工作失去了记忆的倒霉家伙一样,他始终在“学院派”的扼杀中努力追求自己所热爱的东西。 一个是现实生活中失去记忆的“我”,一个是“我”...
评分对于《万寿寺》的行文结构褒贬不一,看到《万》新奇的文章结构,让我眼睛一亮。小说就该是:天马行空。看惯了死板的学院派小说,《万》真是深得我心。故事,就不应该有固定的开头过程与结尾,王小波对于小说结构的孜孜不倦尝试的确可以说他是个敬业的小说家,在这以赚钱为...
评分王小波在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万寿寺》中,凭借汪洋恣肆的想象力,通过反虚伪道德论的唯美笔触,构建了一个令人神往的诗意世界,抒发了他对自我生命的实现与超越的向往和追求。 《万寿寺》的叙述者“我”是北京万寿寺历史研究所里的研究员,撰写有关唐朝时湘西节度使薛...
评分在一堂令人昏昏欲睡的专业课上,我终于读完了王小波的《万寿寺》,这本只有两百页的小说一举创下了我的两项纪录,其一,它是我迄今为止读起来最吃力的小说;其二,它也是我读的最久的一本小说,从高二到大三,整整六年。 一般来说,我读书不会轻易半途而废,尤其是小说,这不仅...
评分老吴哥哥说 王小波写的东西 经常别人都看不懂 嗯我就是
评分不属于当下的才可以成为自由和珍贵的,当下总是平庸。
评分薛嵩的平行世界和不同的“我” 的故事穿插 最后的回归生活的片段没有很理解
评分虽然前面看的云里雾里,甚至不断在现实和“小说”中来回切换也让我觉得过于重复,但是看到结尾就觉得这些也不重要,有梦就好
评分本书很好的一点是,它介绍了一种新的讲故事的方法,那就是所有的故事都不尽相同,却又都是同一个故事。此种好处也并非全无后果,其后果之一便是,我没看懂,于是觉得最后一章已经飞走,所以我不会给它五颗星。与此同时,我又不能忘记那个塔里的薛松,还有那些长安城就是我的豪言壮语。当然,评论的另一种写法是给个五星,然后不说话装高手。可是我不喜欢它的感觉,除非真的无话可说,。但偏偏我出奇得话痨,有如故事的讲述者。此外,另一种写法是我删掉现在我写的东西,然后沉思良久,写一篇更好的短评,这是最优的解,其弊端是我又要费一番脑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