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寺(珍藏版)/王小波全集》讲述了关于现在、过去、自我、记忆,穿越时空和地域的故事,主人公的遭遇和唐代传奇人物薛嵩、红线的遭遇古今交错。作者以借古喻今的手法,自由奔放的想象力,收放自如的叙述技巧,构筑了一个虚拟、魔幻、诡异的时空世界。通过一段段荒诞有趣的故事,作者展现了对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性格的独到解析,对中国现实问题也有深层的隐喻。
王小波,学者、作家。1952年5月13日出生于北京,1968年去云南插队,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商业管理。1984年至1988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获硕士学位后回国,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后辞职专事写作。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
王小波在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万寿寺》中,凭借汪洋恣肆的想象力,通过反虚伪道德论的唯美笔触,构建了一个令人神往的诗意世界,抒发了他对自我生命的实现与超越的向往和追求。 《万寿寺》的叙述者“我”是北京万寿寺历史研究所里的研究员,撰写有关唐朝时湘西节度使薛...
评分 评分在一堂令人昏昏欲睡的专业课上,我终于读完了王小波的《万寿寺》,这本只有两百页的小说一举创下了我的两项纪录,其一,它是我迄今为止读起来最吃力的小说;其二,它也是我读的最久的一本小说,从高二到大三,整整六年。 一般来说,我读书不会轻易半途而废,尤其是小说,这不仅...
评分对于《万寿寺》的行文结构褒贬不一,看到《万》新奇的文章结构,让我眼睛一亮。小说就该是:天马行空。看惯了死板的学院派小说,《万》真是深得我心。故事,就不应该有固定的开头过程与结尾,王小波对于小说结构的孜孜不倦尝试的确可以说他是个敬业的小说家,在这以赚钱为...
评分王小波在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万寿寺》中,凭借汪洋恣肆的想象力,通过反虚伪道德论的唯美笔触,构建了一个令人神往的诗意世界,抒发了他对自我生命的实现与超越的向往和追求。 《万寿寺》的叙述者“我”是北京万寿寺历史研究所里的研究员,撰写有关唐朝时湘西节度使薛...
老吴哥哥说 王小波写的东西 经常别人都看不懂 嗯我就是
评分只有一部《红拂夜奔》就足够了 万寿寺多余
评分纯推测:薛嵩,红线,小妓女,老妓女薛嵩隐喻广大人民,性隐喻文化需求,红线是个苗女在文中算是一种“外来文化”,小妓女代表后起发展的文学,老妓女代表一直存在的文学。这些都不可避免的走向庸俗。正如一开始两种文字翻译的对比。剩下就让认同这个推测的人去推测吧。
评分双线,记忆,故事
评分我想之后应该还是会再读它的,但是时间点很模糊。前三分之二写薛嵩的部分有些不好读,对于可能性的设想太多了,重复的行文让人读的缓慢。后三分之一就轻松了很多,不过这本书我陆陆续续半个月才看完,可能对于我而言稍有难度。生命的可能性随着成长增加,而随着岁月的推进逐渐瓦解至唯一,最终敲定的唯有死亡。想起前一段日子对朋友说的话,有太多选项的人容易动荡,没有选择的人又看不到希望。《万寿寺》里铺开了很多可能性,可最终归于故事(薛嵩和万寿寺里的我)的只有唯一,唯有现实需要面对,唯有把可能性变成定论,人生才能继续,我想王小波要说的,就是这已确定的、灰飞成昨日的,都是庸俗吧(毕竟“我”是专门学历史的,这像是个双重隐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