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桥,1942年生,福建晋江人,台湾成功大学外文系毕业后,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做研究多年,又在伦敦英国广播电台中文部从事新闻工作。先后曾任香港公开大学中国语文顾问,《明报》总编辑,《读者文摘》总编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主任,《明报月刊》总编辑,香港美国新闻处“今日世界”丛书部编辑。现任报社社长。撰写文化思想评论及文学散文多年,在港台及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杭州、成都、沈阳出版文集十多种。
著作名称:《没有童谣的年代》《保住那一发青山》《这一代的事》《回家的感觉更好》《伦敦的夏天等你来》《从前》《小风景》《白描》《甲申年纪事》《记忆的脚注》《故事》《今朝风日好》《绝色》《青玉案》《记得》《景泰蓝之夜》《清白家风》《橄榄香》等。
你不一定要读董桥,如果你不怀旧……散文大家董桥说,文字是肉做的。
本书收录董桥所作忆旧小品散文近三十篇,他顺着营造小说的敏感追寻走过的从前,人事、书事、情事,丝丝缕缕,惹人情思,抒发对中国文化无尽的乡愁。语言精细、凝练、隽永。
作者以其对中国传统文化卓越的见识和品位,浅墨淡彩勾描前尘影事,对于笔下那些堪称“骨董”的人,董桥在他们身上寄托了对“从前”深深的相思。
当时月色恍成空,君种荼蘼尚醉红。 月既茫茫迷幻幻,花仍烨烨意溶溶。 漫拾五彩斓斑笔,同听三生霜雪钟。 不信楼前参差燕,旧年飞去不相逢。 犹记君家旧管弦,消沉往景惑流年。 花飘梦里疑蝴蝶,雨落檐...
评分其实,从前的月光并不会更加明亮,但是在回忆里,一切都是美的。大多数因为不完美、永远的失去、或者一生寂寞,那回忆便更加大美无言,美不堪言! 海外华人,是的,我总愿意加上这个背景,所以总是无意中放大他们生活中那种流离失所的感觉,即使是富可敌国,也总是掩饰不住失去...
评分明明是新书,读起来却觉得字字句句都泛了黄。作者一肚子的悠远古思,满纸的旧时繁华。字里行间遗老味十足。这种老贵族的气度和高贵,修养和文化,别有情调。 不知道时间能不能给我这样的心境和妙笔,拾笔轻描纸上风月,捧书含味旧时繁华。
评分董桥的书很贵,但我一口气买了三本,分别是《青玉案》《记得》和这本《从前》,真的,就算装装B,放在书架上也是种享受。牛津的装帧真不是盖的。冯唐很看不上董桥,讽刺他自诩旧派,其实也是装B,装了皮毛,内里啥都不是。《从前》就是董桥写的从前的小故事,集结成书。初读之...
评分如果当作言情故事看还可以,其中有几篇虽然比琼瑶还矫情,但起码还有能吸引人读下去的情节。 如果真的以此作为董桥“学识渊博,动辄引用中西典故。”那就是笑话了。Cole Porter爵士作曲家,汉子,硬生生在董桥笔下成为了女诗人,要么老董上了年纪,即记性差,要么就是根本没有...
先生文化功底深厚 字字珠玑句句精致 /“前尘影事多忆故园故人”,董桥的人物如绣像,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快乐,那些故人迷蒙得如在江南烟雨中,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已在字里行间阅尽他们一生的辗转。
评分我私自揣摩著董橋的文字是不可多看的,精緻的貴氣的飄渺的,這樣一本足够了。
评分让人嗟叹的当然不仅仅止于那对中国传统文化卓越的见识和品位,不止于那博学众才的信手拈来。重拾一枝心香,浅墨淡彩勾描前尘影事,才令人如啜毛尖,品之只觉处处皆清雅,清雅却无迹可循。富贵闲人玩物娱性原本寻常,难得的是,颠沛红尘数十年赶着辛苦路,看尽兴亡把阑干拍遍,顺境逆境中皆懂得隐忍。
评分【2014.5.23~5.27】这一本的文字特别别扭,大多记人,但不如其他本滑溜。《戴洛维夫人》写吴尔夫,有遗书,有写到《时时刻刻》,让我想看这本书了。《云姑》写婉丽女子,有偷情,好文。《雪忆》写到一对不可能的情侣,分别时在雪地里滑了两周雪橇。204页有首诗不错,兹录:尽日帘拢不上钩,黄昏过了未梳头。初灯残梦正当楼,明月不知何处有。闲身安得此中休,那堪临去几回眸。
评分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